设备|创业公司该如何参与,大工业体系的降本增效与智能化这一十年最大机遇?

本文来源:经纬创投
2019年夏天,朱礼君终于从一个仓库里走了出来,他是智能物流系统研发商壹悟科技的创始人,这是三年来他自己带团队驻扎的又一个项目。作为一个曾在高盛做过量化分析、在亚马逊做过供应链优化、在Facebook和阿里巴巴做过机器学习的理论物理学博士,他放弃了优渥的薪资和办公环境,毅然决然辞职创业,一头扎进了工厂和仓库里。
从2013年开始,履约监控平台汉德创始人苗少光,为了更精准地测算出货车车桥的形变,就一直在跟着大货车到处跑,从晚上6点到凌晨6点,他通常会准备3台电脑,没电了就换下一台。三年的坚持积累下了大量原始数据,为后续的算法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越来越多的水泥厂、煤矿、钢铁厂、化工厂开始使用汉德的进出厂监控系统。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正“走”向工厂。疫情之后,工厂在生产和招聘方面遭遇很大压力,这也极大推进了工厂对数字化和自动化的需求。当工厂越来越难以留住年轻工人的时候,这些科技人才却把目光投向了工厂,以期用科技改变传统行业。
“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深入这个辛苦的行业?”朱礼君说,“首先是我看好这个变革趋势,并且想做点什么;其次是我喜欢看到无数的思考落于实体,看到它们在指令下有序运行,我感觉到对这个世界真正做出了一些改变。”在庞大的工业领域,这样每一处细小的变革,都注定影响着中国工业的前途命运。
我们也坚信互联网变革的力量。经纬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Mapping,我们将产业互联网分为产地/工厂端和销地/流通端,前者即工业互联网的范围,从产地/工厂端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升级、物联网,到工业品、汽配、建材、食品等等领域的销地/流通端,都出现了迭代升级的巨大潜力。
设备|创业公司该如何参与,大工业体系的降本增效与智能化这一十年最大机遇?
文章插图
在工业互联网的产地/工厂端,我们已投资布局了树根互联、智布互联、汉德、镁伽、策立、芯控、雪浪云、博依特、心鉴智控等等公司,并且持续加注工业互联网、IoT赛道,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基于过去的投资布局,今天这篇研究我们想谈谈对产地/工厂端的投资思考,这也是我们产业互联网系列研究的第二篇。以下,Enjoy:
● 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十年中国制造的最大机会
● 接入工业互联网对工厂来说意味着什么?
● 自动化、标准化是前提
● 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多少时间和资金?
● 为什么有些工厂不愿意接入工业互联网?接入的动力是什么?
数字化、智能化是未来十年中国制造的最大机会
由于制造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工业互联网也覆盖面广阔,我们把它划分为三大主要赛道,一是设计仿真,二是生产管理,三是生产执行。而在此之下,每一个门类都有相应的细分方向:
设备|创业公司该如何参与,大工业体系的降本增效与智能化这一十年最大机遇?
文章插图
在设计仿真领域,比较明确的机会就是国产替代,目前海外公司市占率非常高。仿真软件是现代工业离不开的核心工具,它能极大地提升效率。例如在研发火箭发动机时,仿真软件令研发者可以模拟真实环境,去看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不然就只能先制造再试错,对时间和资金造成极大浪费。所以很多前沿领域都离不开仿真软件,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卡脖子”领域,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很多海外的仿真软件都是通用型软件,覆盖了很多领域,但在一些具体方向上,比如涉及到温度变化、燃烧环境等等,其专业性可能不能满足所有需求,这时候若有一些创业公司从垂直行业出发,打深打透,先在细分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再去横向扩展,会是非常不错的时代机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