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清朝的皇族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那么清朝的皇族是如何划分等级?
清朝的皇族成员封爵制度在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基础上还进行了改革,在清朝皇族内部就已经出现了等级分化,清朝按照血缘关系对皇族成员内部进行了二次划分 。
清朝以清太祖努尔哈赤老爹塔克世为界限,塔克世这一系都属于皇室嫡系子孙,塔克世平辈以及之前辈分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就属于皇室旁支了 。清朝也特意在衣着装饰上加以区分皇室嫡系和皇室旁支,皇室嫡系被称为宗室,皇室旁系被称为觉罗,而二者区别就在于日常穿着上,宗室腰间可以系上黄带子,因此俗称宗室为黄带子,而觉罗腰间系红带子,因此俗称红带子 。
文章图片
除了这些入八分爵位的人还必须在朝廷担任差事,不能离京,随时面见皇帝,并且在出席一些国家大型的典礼活动时,这些入八分爵位的人都是要跟着皇帝后面出席的,而不入八分爵位的人是不需要在朝廷担任差事,可以随意离京,也不需要经常面见皇帝,在出席国家大型活动典礼时,更不能跟随在皇帝后面,而是要跟随在本旗旗主后面 。
这也就是入八分爵位和不入八分爵位的区别,从这也能看出来,入八分爵位都衣食住行全面待遇都要比不入八分更高一级,那也就能知道肯定入八分的爵位都是赐封给皇室近支宗亲了,而不如八分的爵位那肯定都是远支觉罗得了 。
事实也是如此,在清朝历史上绝大多数远支觉罗的爵位都是不入八分的爵位,有极少数能混到奉恩镇国公或者奉恩辅国公就很厉害了,那还是在有战功的前提下才能获得,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远支觉罗能混到最低爵位的奉恩将军就很不错了,几乎都算是闲散宗室 。
文章图片
入八分爵位和不入八分爵位只是在排面和地位上显示出不同,到了具体的经济上面那这些皇族的经济收入就更是相差很大了 。
和硕亲王是所有皇族爵位中待遇最高的,先以收入来说,和硕亲王每年的俸银是1万两白银,禄米是1万斛,除此之外朝廷还允许每位和硕亲王报请一个亲王世子,也就是在亲王的儿子中选一个将来做继承人,亲王世子每年俸银是6000两,禄米是6000斛 。
也就是说一个亲王有个儿子的话,爷俩每年收入就是1.6万两白银和1.6万斛禄米,这可是非常丰厚的收入 。按照晚清的税收和人口计算,晚清时期的人均收入大概在6两银子左右,这还得说是比较富足的家庭能达到这种收入,实际贫民年均收入很可能不超过2两银子,这样对比一下亲王年收入就能知道这一个爵位收入有多么富了 。
文章图片
比亲王低一级的爵位就是郡王,每年俸银是5000两,禄米5000斛,郡王也被朝廷特许一位儿子出来食俸禄,称作郡王长子,而郡王长子每年俸银是3000两,禄米3000斛 。
郡王之下是多罗贝勒,每年俸银是2500两,禄米是2500斛,从贝勒这里开始他们的儿子就没有资格食朝廷俸禄了,因此子嗣也就没有待遇 。
贝勒之下是固山贝子,每年的俸银是1300两,禄米是1300斛 。在这里说一下基本皇帝的儿子最次也能获封贝子爵位,近支宗室中血缘与皇帝稍远一些,比如是皇帝的堂兄弟或者堂侄子这类的宗亲都是封奉恩镇国公或奉恩辅国公这类爵位,当然这只是在康熙的清初时期,清朝到了乾隆之后,也就是中后期,基本皇帝的儿子封爵都是从郡王起步,而皇帝的堂兄弟或堂侄子这些血缘稍远点的亲戚都是从贝子起步了 。
比贝子低一级的就是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奉恩镇国公的年收入等同于外姓大臣一等公爵位的收入,都是每年700两俸银,700斛禄米 。奉恩辅国公的年收入大致等同于外姓大臣一等伯爵的年收入,每年是500两俸银,500斛禄米 。而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收入与奉恩的爵位是相同的,所差者不过是入与不入八分的待遇 。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