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美团充电宝受挫,共享充电宝下半场该怎么玩?( 二 )
而且,最关键的是,去年业界认为作为本地生活服务巨头,很多商家从外卖到收银机端口都是与美团合作的,肯定不敢不用美团充电宝。可事实上,遭遇反垄断调查的美团如今已无法对商户采取强迫手段。哪家共享充电宝给的分成高,哪家共享充电宝用户使用率更高(意味收益高),商户更青睐这样的玩家,后发入场的美团无论网点密度还是用户习惯上都在“养成”阶段,发展不利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共享充电宝业务带来用户增量有限,并不能为美团带来持续可观的用户量;据《2021年中国共享充电宝产业全景图谱》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0.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2.9亿人,但增长速度却在明显放缓,年增长率从104.9%降到56.3%,再降到15.6%。
本周美团股价在290港元上下,相比460港元峰值已跌了六成有余。为了应对资本市场的看衰,美团重启过去“增长模式”,去年第四季度、今年第一季度的高亏损就是在这样的新战略背景下发生的。根据王兴在Q1财报电话会里的透露,该季度新增用户中有一半来自社区团购,另外一半则来自买菜、闪购、单车等新业务以及外卖。无论是共享充电宝还是共享单车,都未被王兴提及,不能带来用户的显著增长,也决定了共享充电宝被边缘化的命运。
其三,王慧文离开或也影响业务的持续发展,自营重资本很难持续;众所周知,美团共享充电宝业务此前一直是由王慧文牵头,但在其退休之后,业务或也会“因人费事”。美团共享充电宝从后疫情时期的高歌猛进,落至如今的“半放弃的状态”,想必也和此事影响有一定的关联。
另外,美团依靠其流量建立起自身的经营体系,也在加重自身的压力。自营模式意味着业务的供应链、运营、渠道等等,都要重新去跑通,这是一个耗时、耗力、耗财的重模式,其中压力可想而知。
三座大山之下,纵使美团自己有平台、有流量、有资金,也很难在共享充电宝里转化为实际优势,为了及时止损,美团只能抛弃自营网点,对共享充电宝业务线进行调整。
过往无数案例证实,企业任何一项业务拓展,内部问题往往是外部竞争压力所引发。如果说亏损压力是美团充电宝高开低走的内部因素,而共享充电宝行业“掀起”的联盟模式就是外部因素,行业玩家们开始频繁的“合纵连横”,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美团的压力。
02 联盟模式“走俏”加剧美团压力尽管美团正式入局共享充电宝有些高开低走,但这个“搅局者”给行业带来的冲击却不可小觑。去年,就有商家直言,因和美团绑定很深,不敢不用美团充电宝。为了对冲美团的“降维收割”,共享充电宝企业组成了“复仇者联盟”,打起反击战。
今年4月1日,街电与搜电双方官宣战略合并,成立竹芒科技。无独有偶,“共享充电宝第一股”的怪兽充电也宣布与饿了么也达成战略合作,并在饿了么App接入怪兽充电的小程序。行业里接二连三的“复仇者联盟”亮相,意味着共享充电宝行业开始“报团取暖”,“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或被进一步巩固。
由此,行业这种共享充电宝+外部平台的合作模式,即“联盟战”,使外部流量、外部生态资源支持成为变局的新筹码。
街电与搜电的合并可以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合并就像是做了一道“1+1>2”的数学题,街电、搜电这些本就有几十万网点的企业,通过合并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了双方的运营成本,客观上增加了运营效率。以竹芒科技为例,在合并之后共享业务累计用户将超3.6亿,日订单峰值达到300万新水平,这无疑加固了这对新组合在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
推荐阅读
- 氪星晚报丨苹果年底前选定Apple Car制造商;腾讯或下一步减持美团和拼多多的股份;华为申请注册METAVISION商标
- 共享单车|哈啰顺风车:上线三年完单总量 3 亿,认证车主数量达 1800 万
- 共享单车|美团公开新专利:指纹解锁共享单车
- 专利|美团公开共享单车指纹解锁专利
- 小雷|方便多了!共享单车指纹解锁功能曝光:不用扫码,碰碰手指就行
- 美团|在微信、京东、美团、滴滴上用数字人民币,体验怎么样?
- 春节|“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启动 美团“年货送到家”覆盖2800个区县
- 欠费|有点惨!西安小伙租共享汽车后突然被隔离:还不上车,欠费超1万
- 卖家|女子买十几个充电宝全部给差评随后收到的快递让她有些后怕
- 美团|人民日报呼吁有效,马化腾在大会上表态,腾讯已联手国家发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