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黄遵宪:甲午之战的忧天之泪( 二 )
1882年,黄遵宪调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离开了日本 。但他在政务之余,仍然孜孜不倦地编撰《日本国志》 。这部卷帙繁多的大书直到1887年(光绪十三年)才编撰完成 。全书共40卷50万字,分为为国统志、邻交志、天文志、地理志、职官志、食货志、兵志、邢法志、学术志、礼俗志、物产志、工艺志 。此书被誉为“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集大成代表作” 。
黄遵宪在出使日本和编撰过程中认识到,日本脱亚入欧,走上现代化,关键在于结束了东方传统的人治政治体制,走向西方的法治社会 。因此他尤其注重介绍日本正在进行的宪政改革、近代法律体系的建立等,也阐述了他本人初步的宪政思想 。
很可惜的是,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在书稿完成后8年(1895年),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的第二年才得以正式刊行 。同年,时为总理衙门章京的袁昶前往南京,一路上就在读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到南京和黄遵宪相见后他说,这部书如果早些出版流行,可“省岁币两万万”(即对日本的赔款) 。
甲午战争对清廷来说,是一场浪战 。尽管此前有所谓“同光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式的,僵化、腐朽的政治体制没有得到改变 。多数士大夫特别是朝廷重臣并不了解东邻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长足的进步 。战争的结果是海军、陆军大败,不但丢了朝鲜,还割让了台湾,赔款2亿两白银——黄遵宪出使日本之初的忧虑变成了现实 。
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正担任驻新加坡总领事 。他不主张对日开战 。在与朋友的信中他说,如果自己仍然出使日本,必当历陈利害,阻开战衅 。光绪初年琉球事件时,他力主强硬,但此时情势已大为不同 。日本经明治革新,国势强盛,数十年来进步神速 。而清廷固步自封,不知变通 。在这种世界局势瞬息万变之际,亟须隐忍图存,急起改革,厚培国力,才足以应敌雪耻 。
然而,大清当权者多是不知己也不知彼的人,士人阶层也洋溢着盲目乐观情绪 。清醒者如李鸿章虽明白战端不可开,但被朝议舆论所逼迫 。战争失败后,黄遵宪痛苦异常 。从甲午开战到《马关条约》签订后,他以悲愤之笔写下了一系列诗篇,如《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渡辽将军歌》等 。
甲午之后,黄遵宪成了“戊戌变法”的重要鼓吹者和参与者 。他被光绪帝重用,任湖南长宝盐法道,不久代理按察使(主管一省政法),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 。
“戊戌变法”亦如昙花一现,以“六君子”喋血菜市口而告终 。作为变法重要人物的黄遵宪,慈禧太后自然也不放过,他当时正在上海,朝廷命令两江总督和上海道将他缉拿 。幸亏黄遵宪曾出使国英、美、日诸国,上海又是领馆林立 。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使节向清廷交涉,营救黄遵宪,而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是同情变法的开明官员 。于是,黄遵宪逃过一劫,免官回故乡养老,直到1905年病逝 。
甲午战争失败而有戊戌变法,变法失败而有1900年“庚子事变”,清廷用义和拳导致八国联军进京 。那位当年盛赞《日本国志》的袁昶,时任二品高官太常寺卿 。他坚决反对用义和拳排外,上书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慈禧太后等顽固派视之为“投降派”,下旨将其诛杀于菜市口,步了谭嗣同等人的后尘 。
不知此时以老病之躯、戴罪之身归隐故乡的黄遵宪,听闻故友噩耗有何感想?
不过,袁昶还是太高估一部书的作用了 。若朝廷政治腐败,有黄遵宪这样的外交人才,有《日本国志》这类图书,也无济于事 。从甲午之战到戊戌变法,再到庚子事变,满清在一错再错的道路上狂奔,直至亡国 。
推荐阅读
- 社群|从“公域之争”转变为“私域之战”,微盟(02013)揭开流量的AB面
- listing|亚马逊 vs eBay,2022年老牌电商之战,谁主沉浮?
- pico|元宇宙之战还没开打,小扎就先让了张一鸣半子
- 扎克伯格|元宇宙之战还没开打,小扎就先让了张一鸣半子
- 共享|传统车企重仓、小鹏宣布杀入:以 Robotaxi 为名,「出行之战」再打一次?
- 门锁|智能门锁行业的冠军之战,凯迪仕靠“六脉神剑”胜出
- 冯宇飞|夯实坐二望一,iQOO发动双11手机品牌创新之战
- 快手|聚焦双11|淘抖快,直播电商之战近况如何
- 秦灭六国之战|秦灭六国之战为什么把齐国放在最后攻打?
- 韩信|长平之战中,如果韩信指挥赵军,白起指挥秦军,结局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