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姜鸣:一百三十三年前的反腐文件( 六 )


这年11月17日 , “定远”、“镇远”、“济远”三舰抵达大沽 。李鸿章率海军提督丁汝昌和津海关道周馥前往验收 , 各项指标均与合同相符 。18日登舟试航 , 前往旅顺口 , 视察东西岸炮台 , 20日回返天津 。21日 , 醇亲王、庆郡王致电李鸿章:勘船公牍备悉 , “济远”屡遭指摘 , 阁下既亲阅 , 自极切实 , 希再咨来署并入奏 。22日 , 清廷却颁布上谕:“二品顶戴三品卿衔记名海关道李凤苞 , 品行卑污 , 巧于钻营 , 屡次被人参劾 , 著革职 , 永不叙用 。”这个决定 , 距离李凤苞的上一个任命 , 仅仅相差四十天 。12月1日 , 李鸿章正式致函醇亲王奕譞:“‘济远’快船经鸿章出海驶验 , 知舒文、王詠霓等所指各弊未尽确实 。”在后来“定远”和“镇远”的造价报销中也可以看到 , “镇远”的造价比“定远”高出九万七千五百马克 , 折合白银一万五千八百七十四两三钱六厘五毫三丝 。李鸿章解释说 , 这是当时外洋钢价陡涨造成的 , 在购船合同中也已载明 。李鸿章强调 , “定远”、“镇远”价格“减而又减 , 并按外国通例 , 扣除五厘” , 即总价上再打了百分之五的折扣 。这个造价 , 比其仿制的德国原型舰“萨克森”号 , 总价要便宜五万余英镑 , 确实已经压得很低 。至于说“二成折扣 , 侵吞六十万金以肥己囊”云云 , 更是想当然的猜测 。“济远” , 是用六十八万两银子买来的 , 德国人能因为中国公使定购了两艘铁甲舰 , 就送他相当于一艘巡洋舰造价的回扣吗?不过这些道理当时无人理会 , 朝野流言所引起对李凤苞的激愤和弹劾与李鸿章为李凤苞所作的解释沟通 , 犹如两条平行发展的蒙太奇线索 , 一天一天你推我进 , 最终却是李凤苞的革职下野 。这种结局 , 反映了当轴者对于洋务派官员毫不信任 。俞樾感叹:“闻其事者咸为君惜之 。”
李凤苞在欧洲生活了八年 , 未见其照片行世 。如今崇明县博物馆中 , 存有他从德国带回的大理石雕像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香书轩秘藏名人书翰》 , 刊布了李凤苞1886年5月5日写给天津海关道周馥的信件 , 是我第一次看到李凤苞的手迹 。信中写道:
玉山仁兄大人阁下:
敬启者 , 二月间肃呈两笺后 , 诊治风湿 , 不见大效 。续接支应局函 , 饬检李宝合门 。遂折回里门 , 恹恹数月 , 迄未复元 。然思慕之忱 , 无时或释 。况北洋事事振兴 , 吾哥之外 , 只艺芳兄辈一二人实心辅佐 , 又不免横遭谗谤 , 言念及此 , 益为之神驰左右矣 。近维政祉日隆 , 潭祺夏大 , 至以为慰 。三舰回津后 , 谅能操演渐熟 , 计邸堂简阅时 , 必能左右咸宜 , 不至似去冬旅顺之呼应不灵矣 。前承抄示英法订船公件 , 每于抱病时伏枕翻阅 , 屡欲略参末议 , 又恐南丰误存见怪之意 。既而思之 , 与其避怨保身而贻误大局 , 不如冒罪直言 , 以冀当轴觉悟 。况庆邸处临别时 , 亦谆嘱如有防务、船务真知灼见 , 仍希开呈备览云云 , 是以屡次搁笔 , 仍不敢终于缄嘿 。敬恳将清折二十四条代呈傅相察阅 。倘以为毫无可采 , 或成事不说 , 则请付丙丁而已 。惟所拟二十四条皆确凿可据 , 如有一字昧良强辩 , 愿矢诸天日 , 统求知己鉴察 。交涉公法先抄成半部 , 另已具函寄呈矣 。肃此 , 敬请勋安 , 惟照 , 不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