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张宏杰:致命影响——光绪的性格( 六 )


4月3日 , 光绪召群臣会议 。几乎全体朝臣都不同意 , 要求李鸿章全力辩驳 , 如果日本人不退步 , 那么就把战争打到底 。只有“光绪之意 , 颇在速成” 。
光绪在和议上签了字 , 结束了这场大清国有史以来最屈辱的战争 。
皇帝的间歇性抑郁症
那些经常接触光绪的大臣们发现 , 亲政以来 , 光绪的表现都是两极式的 。有的时候非常振作 , 诸事用心 , 精力十足;然而相当多的时候又无精打采 , 意志消沉 , 处理政事只是顺水推舟 , 得过且过 。光绪朝的大臣们都熟悉一个引人注目的情况:出现在奏折之上的光绪朱批 , 一段时间内字体异常宏大、端正、有力 , 神采飞扬 , 而另一段时间则细小、倾斜、无力 , 经常带着虚白 , 看上去软弱松懈 。特别明显的是 , 后一种字体只有前一种字体大小的四分之一 。如果不事先说明 , 任何人也不会相信这两种字体出自同一人之手 。在清代皇帝之中 , 这种情况是绝无仅有的 。这说明光绪的情绪经常处于从天堂到地狱般的大起大落之中 。
国势衰微的大清帝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者 , 就像一艘暴风雨中的大船迫切需要一个好船长 。然而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 , 运去英雄不自由” , 在清帝国的上升期 , 上帝简直像挥霍一样把顶级精英一个接一个地投入到爱新觉罗氏家族 。从努尔哈赤到乾隆 , 六位皇帝都保持了非常出色的整体意志水平和身体素质 。然而 , 到了大清帝国时运背舛之时 , 登上皇位的人偏偏也一个比一个差劲 。
小载湉可能是清代历朝皇帝中身体素质最差的一个 。如慈禧所说 , 刚刚进宫时 , “气体不充实 , 脐间常流湿不干” 。从师傅翁同龢的日记中看 , 小皇帝身体确实很差 , 不断地因腹痛头疼而请假 。从生到死 , 光绪几乎都是在连绵不断的大病小病中度过的 , 身体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
晚清之时 , 皇族精神上的孱弱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巨大的压力和自身过于软弱的秉赋 , 使小皇帝的日常表现越来越两极化发展 。有的时候 , 他能把自己的精神调动到最佳状态 , 把意志水平调动到极高程度 , 一丝不苟地“学做圣人” , 表现得非常振作进取 。然而由于先天缺乏刚毅气质 , 他难以长时间克制自己 , 振作状态很难持久 。一旦受挫 , 他又会极度失望 , 心气因此一扫而光 , 陷入长期的萎靡不振状态 。师傅翁同龢也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 , 他在日记里记到 , 小皇帝有的时候精神振作 , 学习起来势如破竹 。然而 , 过了一段时间 , 光绪又会莫名其妙地陷入“不能用心”“精神涣散”“勉强敷衍”“百方鼓动不得”“倦怠迁延”的状态 。翁同龢焦虑、忧愁、叹息甚至无可奈何 。
用今天的话说 , 光绪患有间歇性抑郁症 。圣王教育使他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 , 一件事情 , 只有做到完美 , 对他来讲才有意义 。他缺乏那种退而求其次的现实主义态度 。他的信条是要么最好 , 要么干脆最坏 。要么倾尽全力 , 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要么破罐破摔 , 逃避现实 。他的心理在两极间跳跃 。在消沉时期 , 他极度厌恶自己 , 觉得浑身上下无一可取之处 。在振作时期 , 他又相信只要毅然“改恶从善” , 坚持到底 , 一切都会瞬间改观 , 自己也会变得异常完美--在“甲午战争”和后来的“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时刻 , 我们能清楚看到这种不成熟的心理模式给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带来的致命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