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诸神的末日:战争中的欧洲与世界

【军事历史|诸神的末日:战争中的欧洲与世界】1914年8月4日的夜晚 。伦敦城的灯火点点辉映,灿若繁星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Edward Grey)子爵看着窗外,感喟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 。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将不会再看到它们被重新点燃 。”这句话是那段黑暗岁月最苍凉的一个注脚 。
格雷说这话的时候,欧洲正处于它的巅峰 。当时世界上有八个列强,六个在欧洲 。这六个巨人的工业生产超过世界总值的一半 。欧洲是世界的枢纽,地球的霸主 。全世界都在欣赏它的艺术,学习它的智慧 。在那个时代,它的武力无与伦比,它的文化举世无双 。它控制了现在,似乎也掌握了未来 。
那是欧洲梦幻般的黄金岁月 。
但这一切,在格雷子爵面前戛然而止 。太阳落下了 。灯火熄灭了 。
格雷子爵确实没有机会再次看到欧洲的灯火 。他在另一次世界大风暴的前夕死去 。那是1933年 。在那一年,德国出现了一位长相怪异的新总理 。他的名字叫希特勒 。
源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这是一个非常富有争议的话题 。相比之下,二战的起因比较清晰明了,可是一战不同 。它是一场含混晦涩、错综复杂的悲剧 。
从近处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系列外交错误导致:误解、争吵、犹豫,国际间的博弈过程几乎可说是一错再错 。德国错误地给了奥匈帝国一张无条件支持它的“空白支票”;奥匈帝国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向塞尔维亚递交了最后通牒;俄国错误地在谈判中拒绝撤回总动员令;德国错误地低估了英国保护比利时中立的决心……史学家们经常惋惜当时的领导者们缺乏足够的智慧,如果换成俾斯麦、梅特涅、塔列朗,这场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 。这种说法过于高估了领导者们的影响,事实上,关键的问题不在于1914年没有俾斯麦和梅特涅,而是1914年的世界早已不是俾斯麦和梅特涅的世界 。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非源于经济问题 。在1914年,并没有任何一个大国需要靠打场仗来摆脱经济灾难 。曾有流传广远的说法,将战争归咎于金融集团的阴谋,其实,直到英国宣战前的最后一刻,金融街的银行家们还在苦苦恳请政府不要卷入战争 。至于殖民地,它们对欧洲列强的经济贡献也没有一般人想象得那么大 。从经济上看,没有任何殖民地值得打这样一场全面战争 。欧洲列强发动一战是绝对不划算的 。事实上,在1914年的时候,不少观察家都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
但是人类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经济动物 。一战就是爆发了,而且持续了四年,杀死了上千万人,摧毁了欧洲的经济 。而它爆发的更根本的理由是在经济领域之外 。
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民族和国家 。民族主义在欧洲是个较新的事物,直到法国大革命期间才最终定型,在此后的一百年内,它成长为一头凶猛的野兽,吞噬了整个欧洲 。就像威尔斯在《世界史纲》里所说,民族几乎取代了上帝,成了新的精神图腾,变成一种似乎比文明更伟大的不朽存在 。为了这些图腾的荣誉和利益,他们有义务彼此杀戮 。民族主义曾经是生气勃勃的历史推动力,但在20世纪初的欧洲,它已经成为一种可怕的黑暗力量 。欧洲青年们被“为祖国而战”的号角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就是这样的欧洲青年,簇拥在一起,向1914年冲刺 。千百万尸体、崩溃的国家,就是终点的彩带 。无论是道义还是经济,都没能拦得住这样的冲刺 。《八月炮火》一书中曾这样写道:“过去人们曾寄希望于四海一家的思想,以及财政、贸易和其他经济因素交织成的种种阻遏力量,会使战争欲爆发而不能 。但事到临头它们却没有起到作用 。国家观念犹如狂飙突起,把它们横扫到一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