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张宏杰:致命影响——光绪的性格

【光绪|张宏杰:致命影响——光绪的性格】1895年5月2日 , 紫禁城乾清宫中 , 一张大案上摊着一份条约文稿 。
24岁的光绪皇帝一遍遍地绕着大案急走 , 时而停下来 , 望一眼那份李鸿章由日本马关带回来的条约 。一声沉重的叹息后 , 他坐了下来 , 举起毛笔 , 饱蘸朱墨 , 颤抖着在文件上签下了一个大大的“允”字 。之所以如此难于落笔 , 是因为这份条约的内容实在是太苛刻了 。
这份后来被称为《马关条约》的文件规定 , 因为甲午战败 , 中国要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 , 还要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 并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 , 允许日本在这些地方开设工厂 。
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 , 对中国打击最为沉重的一份条约 。从1840年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 , 到1881年的《伊犁条约》 , 中国在近代以来历次失败中所付出的赔款总额也不到5000万两 , 而这一次的赔款数额 , 居然是历次赔款总额的四倍 。以前中国虽也丢失过一些土地 , 不过大多位于边陲 , 土地荒凉 , 人烟稀少 , 对人心震动有限 。这次 , 丢掉的却是已经开辟了几百年的人烟稠密的台湾 , 以及属于大清王朝龙兴之地的辽东半岛 , 对全体中国人的心理打击是空前的 。
期望一展身手的契机
回想这场战争的发生及结局 , 与光绪皇帝的性格才识密切相关 。
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三 , 光绪宣布亲政 。整整九个小时的亲政大典中 , 皇帝一直精神焕发 , 神采奕奕 。翁同龢日记中记载:“仰瞻天颜 , 甚精采也!”
对于大清帝国的无数臣民来说 ,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期待的时刻 。自从28年前咸丰皇帝死后 , 大清帝国一直没有一个男主人 。慈禧太后对光绪也不无期待 。光绪是个好学的皇帝 , 对书籍的兴趣发自内心 。资料记载 , 在宫中庆典演戏之时 , 他常挟一卷书 , 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阅读 。他以恪守孝道闻名 , 对太后和师傅的话奉之唯谨 。就像现在唯成绩论的家长们一样 , 太后内心虽对光绪的个性从未喜欢过 , 但仍认定他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除了口吃这一先天不足外 , 无论在哪一方面 , 都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同治帝” 。她相信 , 他从书本中学到的那么多知识和真理 , 会有助于他将来取得成功 。
在亲政的头几年 , 年轻的光绪并没有给大清帝国带来惊喜 。坐到驭手的位置后 , 光绪发现在很大程度上 , 是车在操纵他 , 而不是他在操纵车 。帝国政治如同一架上好了发条的钟表 , 一切都按照太后执政时的成例一成不变地运行 。他并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空间 。光绪期望一个契机 , 有机会一展身手 。
光绪二十年七月 , 一封来自异国的电报 , 让大清帝国的政治神经猛一下收缩起来 。清日因为朝鲜 , 可能发生战争 。
自从道光末期以来 , 大清国就不断受人欺负 。开始是英国 , 后来是法国 , 再后来什么美国、德国、意大利……现在 , 西洋的国家轮完了 , 居然又轮到了东洋的小日本!对于西洋诸国 , 光绪不太了解 , 然而对身边的日本却是一向“清楚”的 。《二十四史》里每部都有《日本传》 。“考日本之为国 , 不过三岛 , 浮沉东海 , 犹一粟 , 土地、军事俱不及中国十分之一” 。虽然这些年听说它开始效法西洋 , 搞什么维新 , 但能有多大作为?如果他能抓住这个机会 , 打败日本 , 自然会树立起巨大的威信 , 也会有力地向太后证明自己的执政能力 。更重要的是 , 如果取胜 , 那就是道光末期以来 , 中国对外战争中的第一场胜利 。这场胜利 , 当然会让郁闷已久的中国大大扬眉吐气 。“中国果能因此振刷精神 , 以图自强 , 亦未始非靖边强国之-转机也 。”也许这场战争会成为大清国势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 由此由弱转强 , 由败转胜 , 走向振兴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