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康、梁构筑的戊戌变法史已被彻底打破( 三 )


那时候新思想的急先锋 , 是我亲受业的先生康南海……惊动了一位老名士而做阔官的张香涛 , 纠率许多汉学宋学先生们 , 著许多书和我们争辩 。学术上新旧之斗 , 不久便牵连到政局 。康南海正在用“变法维新”的旗号 , 得光绪帝的信用 , 旧派的人把西太后拥出来 , 演成“戊戌政变”一出悲剧 。表面上 , 所谓“新学家”完全失败了 。
按照这里的说法 , 戊戌维新期间 , 政治上的进步与保守之争 , 根源于学术上的新旧之斗 , 而旧派之大头领、戊戌政变之大反派 , 则是张之洞 。

茅海建这本《戊戌变法的另面》 , 副标题作“‘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 内容是作者阅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藏张之洞档案的治史心得 。这批档案的主体由当年张之洞的幕僚许同莘编辑《张文襄公全集》时所依据的原始材料构成 , 再加上近代史研究所历年购藏 , 是最大宗的近代人物档案之一 。
张之洞档案涉及方方面面 , 关于戊戌变法的部分并不很多 。茅海建认为 , 康有为、梁启超的说法代表了戊戌变法史的“正面”——尽管这个“正面”有许多缺损、夸张和不实 , 但毕竟是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 而且经过学者们的辩证和考订 , 这一面的史料批评工作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成果 。不过戊戌变法除了康梁所描述的“正面” , 理所当然还应当有许多“侧面” , 但是限于材料 , 我们今天能看到戊戌维新其他面相的机会并不很多 。
正其如此 , “张之洞档案”中的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档案并未整理出版 , 一般读者阅读不易 , 所以作者在书中不避繁冗 , 长篇征引史料 , 在提供卓越史识之外 , 亦有意向学界展示这批档案的大致面貌 。更重要的是 , 档案的难读之处不仅在于杂乱 , 还在于可能会受到初次整理者的误导 , 研究者常常要对档案的时间或人物进行重新考证 。
“张之洞档案”中透露出的这个戊戌维新的“另面”究竟是何种面貌呢?从《戊戌变法的另面》所提供的解读来看 , 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 , 张之洞与康有为一系在政治理想与人事关系上都有许多重合 。张之洞对于以“伪经”和“孔子改制”为代表的康氏学说极为反感 , 但他对于当时国家形势的认识及所提出的政治变革的设计方案 , 与康有为却有诸多相似 , 以至于张之洞在戊戌年抛出的、以批评康党为宗旨的《劝学篇》 , 竟会被误会为支持康梁改革路线的宣传品 。
在戊戌六君子中 , 杨锐与刘光第之于康党是相对比较游离的 。杨锐与张之洞极为亲密 , 作者根据档案的记载 , 认定杨锐事实上是张之洞的“坐京”之一 , 在京中为张之洞提供政治情报 。戊戌维新期间 , 杨锐有多封密电密信发给张之洞 , 张之洞也有不少指令下达给杨锐 , 包括直接请杨锐干预具体的政治事件 。政变爆发后 , 杨锐的被捕大出张之洞的意外 , 他原以为政变只是针对康有为 , 没想到竟波及到自己人身上 。张之洞随即发动一切关系极力营救 , 杨锐仍与其他六人骈戮于市 , 造成他心中一块绝大隐痛 。然而后来康有为出于政治目的 , 竟称系张之洞请杀六君子以避党祸 , 几乎坐实张氏的反派地位 。《另面》发掘这段秘史 , 足以当作者自序中所谓“史料的发现真是让人惊心动魄”之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