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张艺谋:我不觉得自己的文革作品在回避( 四 )


时代周报:为什么?
张艺谋:我觉得,是一个民族经历过大苦难之后的反思和自信,这个过程在中国身上迸发得很强烈 。
时代周报:我记得那个时候你在拼命找书 。
张艺谋:对 。那时候文学非常丰厚 。它是从寻根文学演变过来的一种多姿多彩的东西,是一种力量 。所以,实际上我认为是那一时期的文学养育和影响了第五代 。
时代周报:你的80年代是不是你一生当中最灿烂、最辉煌、人性最张扬的时候?
张艺谋:应该是最投入、最纯粹的一个时代 。我1982年毕业,到1989年、1990年,拍《红高粱》这一段时期最纯粹,那个时候特别纯粹 。什么都不想,哎呀,电影之至高无上,艺术至高无上,你可以去演一演《老井》,去一个村子里住两个月,你可以让自己饿好几天,你可以为电影做任何事情,就是所谓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很可爱!我自己是这样,我看当时所有人都是这样子 。
未来要从票房弄潮儿中产生大师
时代周报:后来为什么会变?
张艺谋:时代变了,节奏变了,信息多了,多元化了 。多元化之后接着是商品化 。时代变了 。
时代周报:你后不后悔前面十年跟张伟平合作?
张艺谋: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
时代周报:会不会有人说,张艺谋这么大名气了,比如吴天明他会引导一代电影往前走,但是张艺谋有一句话叫做“孩子没有像父亲一样负起责任”,是不是第五代的导演他们其实没有把自己当成父亲的角色,而是各奔了东西?
张艺谋:时代不同了,现在很难再有人当教父了 。
时代周报: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电影市场呢?
张艺谋:我这么看中国电影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我们没有商业电影的强大的创作力量、年轻导演 。我们肯定这些东西、这些座位都是给好莱坞留的 。到了00后的观众,会培养起一批好莱坞的年轻观众 。这个口味就只吃好莱坞,别的不再吃了 。在台湾和香港就是例子 。所以,我自己不是年轻导演,但我也愿意跟上,去学习拍商业电影,而且要拍好,这个我觉得很重要 。所以,未来一定要从票房的弄潮儿中产生大师级的人,否则这个市场就被好莱坞拿走了 。第二就是回到价值观上 。其实这么多年,我的价值观并没有改变,还有一些客观原因,我也没办法解释 。只是因为我的作品没有拍好,有时候是在学习,也有自己迷失的地方 。但我个人没有变过 。
时代周报:我认为你是被某些人绑架了 。
张艺谋:也许 。所以,无法去解释 。今天拍《归来》其实对我来说,根本就是过去的我拍了一个心仪的电影 。不是我突然变了姿态,不是我突然浪子回头了 。
“我是个接地气的人”
时代周报:大家都觉得你应该是那种事业型的男人 。其实生活里,衣服你也会自己去挑,也会喜欢好看的表 。
张艺谋:对 。是这样的 。以前是秘密,现在不是秘密了,可能跟我太太有关,因为她是80后,再加上有三个孩子 。你看,这个秘密隐藏了很多年 。其实大家都走入了误区,以为我是神坛上坐在那儿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但你看,“哦,原来他有这么一套,他其实有一个家庭” 。
时代周报:你有很丰富的后花园 。
张艺谋:他实际上是一个家庭,实际上他什么东西都没有少 。所以我不是一个打坐的人,我其实是挺接地气的 。
时代周报:家庭生活给了你最大的营养?
张艺谋:最早是因为我父亲,1997年去世的时候我在他的床前,他最后有个遗愿,就是希望有一个男孩,我就答应了他 。我记得我说得很轻松的 。我父亲说希望我有一个男孩,因为他认为我有出息,我说没有问题 。那时候跟我父亲说的话是有老天爷作证的,不能食言的 。他说那你找谁生啊 。我说,有的是,你放心 。我就谈得很庸俗,我说,你看,我现在这个情况,也不缺钱,没问题,能找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