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丁玲攻击伤害沈从文:自知“不人道”( 二 )
(《胡也频》 , 《文汇增刊》 , 1981年第一期)
从一开始 , 丁玲就很清楚 , 自己的文章将伤害对方 , 对沈从文会是一个打击 。可是 , 她仍决定这么做 。《也频与革命》尚未发表时 , 她在写给出版过《记丁玲》一书的出版家赵家璧信中 , 称自己是怀着恻隐之心来写这篇文章的:
你对《记丁玲》的态度和办法 , 我觉得很好 。我的确想写一篇文章逐点加以改正 。而且应该在沈从文在世的时候 , 否则后人会说沈从文以为你死了(他写这书时正是谣传我已经死去) , 胡诌了你一顿 , 你又在他死了后才来改正 , 为什么不在他活着的时候呢?可是我真正觉得他近三十年来还是倒霉的 。其实他整个一生是一个可怜可笑的人物 。近年来因为他的古代丝绸研究有了点买卖 , 生活好了些(也还是不那么满意的) , 我的文章的发表对他是一个打击 , 或许有点不人道 。我是以一种恻隐之心强制住我的秃笔的 。最近在给《诗刊》写了一篇短文《也频与革命》 , 稍稍点了一点 , 说这篇《记丁玲》是一篇坏小说 。不过其中另有一点 , 仍将在某一天说清楚 。以后再看吧 。
(丁玲致赵家璧 , 1980年1月27日)
陈明先生也谈到过1980年发生的这一幕:
那一年 , 不断来访的国外学者们 , 见面几乎都要谈到这本书 , 他们把这书当作是研究丁玲的第一手材料 , 是丁玲、胡也频少年时期的挚友沈先生写的 , 当然是权威著作 。他们从书中某些情节 , 引出来一连串的问题 。这促使丁玲考虑 , 应该写篇文章 , 指出书中失实之处 , 以正视听 , 防止以讹传讹 。但顾及沈先生的健康和情绪 , 她一再犹豫 , 没有动笔 。过不久 , 《诗刊》要选发胡也频的诗 , 约丁玲写一篇文章 。1950年 , 丁玲曾写《一个真实人的一生》 , 详细记述了胡也频烈士在短暂一生中的苦难与光荣 。《诗刊》的约稿 , 引起了丁玲更多的感慨 。她想这次的文章 , 应该准确地阐写也频和自己与革命的关系 , 澄清《记丁玲》一书中散布的错误和影响 , 但这必然会碰到沈先生 。该怎么办呢?她又一次犹豫 , 又一次沉思 。最后她决定了 , 写一篇短文 , 并不对沈先生逐条批驳 。同时 , 她更认为 , 文章既然要碰到沈先生 , 就应该趁沈先生健在时公开发表 , 明人不做暗事 , 以便沈先生有不同意见可以表明 , 而不应等到别人百年之后才说出去 , 使人无从申辩 。
(《丁玲在推迟手术的一年里》 , 原载《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1期)
《也频与革命》发表后 , 丁玲将该期《诗刊》寄给日本汉学家中岛长文夫妇——几个月前 , 正是他们送来了《记丁玲》 。丁玲在写给中岛夫妇的信中 , 称自己“没有更多地批评”沈从文:
寄上本期《诗刊》一册 , 其中短文《也频与革命》 , 是在读了你们给我沈从文的《记丁玲》一书后而写的 。沈先生早年曾是我和也频的朋友 , 但因他抱有的思想、立场和我们的不一样 , 他是不能正确理解我们的 。对此 , 我并不苛求 。不过他不应该在传说我被害之后 , 以我们为题材 , 胡说八道地编撰小说 , 这种近似造谣的行径使人感到不快 。因为沈先生年事已高 , 现正专心从事文物研究 , 我不愿以过去的旧账 , 影响他今天的工作情绪 , 我在短文中并没有更多地批评他 。
推荐阅读
- 网络攻击|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网站|外媒:乌克兰政府网站遭到大规模网络攻击
- 新社|乌克兰政府网站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
- OS|一家酒店遭勒索软件攻击,酒店随后将 Windows 电脑切换成 Chrome OS
- 泄露|松下称黑客在网络攻击中获取了求职者的个人资料
- Log4j|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
- 网络安全|2021 网络攻击同比增长 50%,Log4j 漏洞“功不可没”
- 寄宿学校|又有勒索软件攻击事件 美国4500所学校受影响
- 事件|又有勒索软件攻击事件 全美4500所学校受影响
- 黑客|Woollim旗下艺人SNS疑似遭黑客攻击?全换神秘黑头像引发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