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余英时:辛亥后许多人还在等真命天子( 三 )
时代周报:当时外来的思想,比如日本的明治维新,英国的君主立宪,对中国的思想冲击有多大?
余英时:那是相当大的 。日本维新的主要人物伊藤博文到中国来鼓吹,而且希望说服慈禧太后,都没有用 。但是一般人相信,明治维新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康有为他们就利用这个东西刺激光绪皇帝 。所以,日本的明治维新、英国的君主立宪的成功是鼓励清政府的两个例子 。英国的君主立宪早于中国,日本的明治维新跟中国的洋务运动差不多同时 。很多人愿意相信走改革的路,没有多少人愿意搞暴力革命的 。
辛亥后许多人还在等真命天子
时代周报:辛亥革命之后到北伐胜利之前,经历了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等,中国政治处于相当动荡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
余英时:根本没有一个政治中心,也没有一个领袖能够号召 。孙中山虽然在广州,但势力很小 。主要政治势力还是在北京,还是袁世凯留下来的遗产 。袁世凯死了之后,冯国璋也罢,段祺瑞也罢,黎元洪、徐世昌都做过总统,都不能变成全国接受的领袖 。而且,多多少少地方上自己发展了,所谓军阀是拥有十万八万兵,没有形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各省自己发展起来 。
我们不要看政治,要看社会上,尤其是南方,像上海、苏州、杭州一带,都是地方上自己发展 。最重要的是教育的发展,新学校的成立,还有地方议会的出现 。在袁世凯那方面,最早的国会还是有作用的,否则袁世凯就不必搞暗杀宋教仁,因为在国会争选举他争不过 。
时代周报: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余英时:没有好大影响 。本来中国就是天高皇帝远,皇帝势力到县一级就为止,下边是老百姓靠些地方绅士、宗族制度来维持秩序 。组织是很松散的,就是靠儒家以及佛教、道教的一些观念 。大家不敢胡来,但不是靠武力 。中国农村也没有警察,多半靠宗族制度 。我们的乡间恐怕很少变化,至少我在乡下住的那几年,民国也没有把乡下变好,也没有变坏,还是靠宗族的力量来维持,还有是非感 。国民党也没有到我们乡下,是靠读书明理的人起作用,所以也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基本上有秩序 。我在乡下八年,没有见过武力,没一个土匪来抢我们,有一阵子好像后山有土匪想动手,过几天军队来了,土匪也不敢动了 。换句话讲,乡下还可以过日子,没有欺负人到不能忍受的程度 。
时代周报:辛亥革命之后,天子的观念还存在吗?
余英时:还有许多人在等真命天子出现 。因为中国天子、皇帝的观念是很神秘的东西,不知道怎么来的:一个人怎么能做皇帝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老天爷指派下来的 。这是周朝人的观念,一直到20世纪,多少人都相信天命所归 。朝代替换的心理习惯不容易一下子改变 。老百姓常常希望有一个秩序:有一个朝廷,朝廷上面有一个天子压得住 。这样大家才有安全感,也不一定是拥护皇帝,是为自己的安全着想,包括喊“蒋主席万岁”,都不是真的感觉,是感觉这种强人可以给人一种安定的生活 。
时代周报:当时虽然有人口头上讲法治的观念,但是很难深入人心?
余英时:法治观念非常淡薄,虽然有“法”,但不是法治,是“王法”,要遵守“王法”,不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孙中山是起过作用的现代人物
时代周报:为什么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会走得如此曲折?
余英时:现代化不光是政治问题,现代化牵涉到社会经济组织等方面,不是政权在谁手上就现代化了 。我认为当时现代化的各方面都没有成熟,中国人还是靠私人关系,而不是靠某一种制度,或某一种法律,甚至于市场制度 。中国人要靠政治势力,有关系,就有办法 。靠关系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不是讲公平 。过去的中国还有一个科举制度,是客观考出来的,不管中间有多少毛病,但是考试的时候基本上是公平的 。
推荐阅读
- 孙中山|孙中山临死前非要睡在地上,还要求地上有冰,宋庆龄都不知为何
- 辛亥革命|参加辛亥革命的开国将帅有几位?1955年授何军衔?
- 李鸿章|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你觉得李鸿章会接受孙中山先生的改革主张吗?
- 辛亥革命|你所不知道的辛亥革命:原定八月十五起义,只因一样东西没有备齐
- 孙中山|辛亥精神缘起香港:“一部革命史 首章是香江”
- 辛亥革命|这些数字,见证110年前一场巨变
- 辛亥滦州起义|与武昌起义南北呼应:探访110年前辛亥滦州起义发生地
- 台湾|台湾学生不知孙中山是谁、不懂中国朝代顺序,岛内学者感慨
- 溥仪|溥仪手握百万大军,完全可以与孙中山决一死战,为何选择乖乖退位?
- 徐树铮|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