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余英时:辛亥后许多人还在等真命天子( 五 )


时代周报: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民间社会出现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余英时: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一个现代型的民间社会的兴起 。工商企业界有很多人在成功之后,花很多钱做本乡的建设工作 。比如说,无锡的荣家后来创办了江南大学,也造了无锡的大桥 。所以我们看民国以后的变化,不能仅仅看政治方面,地方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山西为例,阎锡山的建设被很多人看成为模范 。另外,像江苏、浙江这些地方,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地方的绅士和商人共同开创的 。从民间社会的观点看,在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很可观的 。我认为这是社会自己在往前走,并不是有人在上面定出一个计划逼着大家往前走 。西方把有计划地全面改造社会叫做“社会工程”,他们对于“社会工程”是否定的,他们认为人不可能有全面的知识来建立这样的计划,因为一个计划不能适用于社会的每个方面和每个地方 。我认为,辛亥革命以后社会自动的进步是很重要的 。可惜日本的侵略把这个进程打断了 。西方的史学家像费正清就曾经对这段进程非常欣赏,惋惜它的中断 。从这方面看,民间在动,在一步步往前走,不过是没有一个计划的 。有计划,有好处,也有坏处 。计划往往会用不好的,如果想把中国翻一个身,此念一起,那就完了,人又不是上帝,凭什么照自己的意志把中国重新改造呢?
我认为辛亥革命以后一段时间,中国社会上每一省都在动,民间社会在慢慢往前走 。从钱穆先生的自传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小学和中学的先生都非常好,而且有许多新观念 。他自己还摸索办小学,甚至是受杜威的影响,要照杜威的思想办小学 。这是具体的例子 。我不认为辛亥革命以后都像政治一样,全是乱七八糟 。我不是歌颂那个社会,那个社会当然有许多落后的现象,知识程度也不够高,但是,如果假以时间,多设学校,慢慢就会变好的 。在辛亥革命以后一段时间,中国的社会体制在暗中摸索,往前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