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余英时:辛亥后许多人还在等真命天子( 四 )
时代周报:孙中山制定了建国方略,终其一生,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余英时:当然没有实现 。不过,如果没有孙中山提倡革命,很难想象皇帝制度能一下子去掉 。共和制度本身是向前跨进一步,皇帝制度没有了,到底还是不同 。袁世凯当总统之后,有皇帝的权力,到底不是真皇帝,后来他想做皇帝,改变机制,也改不过来了,没有人吹捧他 。天命观念的神秘性也没有了 。这是孙中山提倡西方思想的功劳,当然不是他一个人提倡的,别人也有提倡,不过孙中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孙中山的贡献是想以美国为模式,因为他早年在夏威夷念书,跟美国的关系最深 。早期他的党有秘密社会的背景,所以党员要宣誓效忠,这不是民主式的党 。
但是后来孙中山觉得他没有力量,推动不了他的政治理念,所以要走上苏联的路子,这样问题就来了,改组以后他说话算数,一党专政就这样开始了 。孙中山想利用革命领袖的权威来推动革命,但是他没有革命成功,所以他只是有限度地运用权力 。这是1923年以后的事情,以前他的理想还是抱着美国式的 。孙中山还是有他的贡献,从前胡适的私下谈话说:孙中山虽然提倡中国道统,好像很守旧,可是他某些方面比我们还新 。孙中山是华侨,是边缘人物,不是士大夫阶层,这是他的好处,也是他的弱点 。原来康有为见都不要见他,梁启超一度跟他关系搞得还好,所以孙梁合作的问题引起立宪派内部的紧张,说梁启超陷入“行者”的圈套,“行者”就是“孙行者” 。梁启超想借华侨的力量去捐钱,孙中山就把自己的关系给他,可见那时候孙中山还很坦率,并不是说:大家就只有这么一个财源,我的关系,我不介绍给你 。
孙中山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下出来的人,但没有真正受到士大夫的教育,他那些士大夫的东西都是自修的 。他的思想背景跟康梁完全不一样 。当然,人家也叫他“孙大炮”;后来国民党把他捧成圣人 。但是,他是一个起过作用的现代人物,把中国的某些观念推到现代化的路上去了 。
【孙中山|余英时:辛亥后许多人还在等真命天子】辛亥后的中国一直在往前走
时代周报:为什么在辛亥革命之后,民国的文化思想界一度出现天才成群而来的现象?
余英时:在军阀时代,军阀对文化、文学、思想问题都不重视,所以中国的思想文化活动很积极,白话文就是这样的情况之下出现的 。接着就是五四的思想革命了,所以有很多人才冒出来 。孙中山在广州开始准备北伐,采取苏联一党专政的制度,但是孙中山最后的目标还是要实行宪政的民主,所以把革命分成三个阶段,就是军政、训政、宪政 。他的三民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也是很宽松的,所以专家学者还有空间发展自己的观念 。比如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也很赞扬;孙中山和胡适早期关系还很好,常常写文章要请胡适批评 。国民党办的杂志上,胡适写过好多文章 。廖仲恺、胡汉民跟胡适都有交往,因为孙中山对胡适很尊敬 。1930年代,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政权,对学术思想界的控制还是有限,因为民间还有别的势力,如梁漱溟在山东搞乡村建设理论,差不多有一半的县都实现了乡村建设,这是因为山东政权在另外一个旧军阀手上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民党并没有把所有私人财产都没收,所以真正的私人机构还可以容纳人才 。另外,西方的教会大学也可以保护中国的学者 。从辛亥革命到1937年,中国出了很多学术思想界的人才,也出版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最近几十年来,西方和日本对这段时期的学术成绩非常重视,所以这段时期的学术也影响了世界汉学 。
推荐阅读
- 孙中山|孙中山临死前非要睡在地上,还要求地上有冰,宋庆龄都不知为何
- 辛亥革命|参加辛亥革命的开国将帅有几位?1955年授何军衔?
- 李鸿章|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你觉得李鸿章会接受孙中山先生的改革主张吗?
- 辛亥革命|你所不知道的辛亥革命:原定八月十五起义,只因一样东西没有备齐
- 孙中山|辛亥精神缘起香港:“一部革命史 首章是香江”
- 辛亥革命|这些数字,见证110年前一场巨变
- 辛亥滦州起义|与武昌起义南北呼应:探访110年前辛亥滦州起义发生地
- 台湾|台湾学生不知孙中山是谁、不懂中国朝代顺序,岛内学者感慨
- 溥仪|溥仪手握百万大军,完全可以与孙中山决一死战,为何选择乖乖退位?
- 徐树铮|被孙中山誉为当代“班超”的徐树铮,为什么冯玉祥一定要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