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玄烨|为什么康熙最终选定接班人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

“清初四大疑案”之一 , 就有雍正继位 。关于雍正皇帝是否通过合法途径继位 , 至今亦是历史上的一个争论焦点 。随着历史学家和学者们不遗余力地挖掘真相 ,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明朗 , 虽没有十分有力的证据证明雍正皇帝继位完全无瑕疵 , 但是那些所谓的篡位证据 , 显然更加苍白无力而经不起推敲 。
我们暂且先不急着就雍正皇帝继位合法问题下结论 , 不妨我们先研究一下雍正皇帝是否具备继承大统之资质 。
换就话说 , 雍正皇帝上位到底是德不配位还是实至名归?
爱新觉罗·玄烨|为什么康熙最终选定接班人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
文章图片

图5 爱新觉罗·胤禵 , 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 (别称:允禵、胤祯)
说完胤祉再说胤祯 。
胤祯之所以能够入得了康熙皇帝之法眼 , 主要还是他过人的军事能力 。众所周知 , 大清王朝是以“马上民族”著称的满族人建立的 , 因此历代帝王都很重视武功修炼 , 清初尤为甚之 。康熙五十六年 , 西北再生战乱 , 此时康熙皇帝已过花甲之年 , 御驾亲征很不现实 。连康熙皇帝自己都承认 , 他自己现在老了 , 无法披甲上阵 , 倘若年轻十几岁 , 定然戎装在身 , 亲临前线 。康熙皇帝说这话并非在吹牛皮 , 之前的三次亲征准葛尔就是实例 。所以 , 这一次西北叛乱 , 康熙皇帝十分重视 , 虽然自己不能御驾亲征 , 但是形式上必须与亲征无异 , 方可稳定军心 , 才能更好地调动尚未叛乱的蒙古亲贵之军事力量 。正所谓“上阵父子兵” , 老父亲上不去了 , 那儿子就是最佳人选 。
面对这次建功立业的绝佳机遇 , 众皇子们都蠢蠢欲动 , 武功不佳的胤禛都毛遂自荐 , 就连被囚禁的废太子也妄图通过各种门路获取这次挂帅之机会 。当然 , 康熙皇帝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废太子带兵的 , 至于胤禛也就是表表态度争取一下 , 康熙皇帝心里也很明镜 。与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康熙皇帝 , 最终相中了自己的十四子胤祯 , 那个曾经为了兄弟顶撞自己的“毛头小子” 。不得不说 , 康熙皇帝极会选人 。胤祯此时刚过而立之年 , 年轻力壮更容易适应西北恶劣生活环境 , 同时胤禛的武艺在众阿哥之中 , 也是鹤立鸡群 , 出类拔萃之人物 。康熙皇帝的思想还是有先祖影响之成分 , 那就是带兵之人不会舞刀弄枪 , 关键时刻不敢冲锋陷阵怎么行?显然 , 胤祯符合康熙皇帝的各种要求 。
爱新觉罗·玄烨|为什么康熙最终选定接班人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
文章图片

图6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 , 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
胤祯如愿在万众瞩目之下踏上了征程 。
实话实说 , 这次替父出征对于胤祯来说真是一次展现自我的绝佳机会 , 对于皇位最终能否为己所有就看胤祯接下来的表现 , 这一点相信所有的局内人都心里有数 。但是问题就出现在 , 胤祯对于父皇的考验理解得过于简单了 。他以为只要在军事上取得成功 , 为大清王朝建立功业 , 这皇位就是其囊中之物 。
事实上 , 康熙皇帝所要选择的接班人绝非只是一介武夫 。原本 , 胤祯成为“大将军王”已然有了“自立山头”之资本 , 可以远离已经被父皇厌恶的“八爷党”们 , 摘了结党营私的“帽子” , 但是胤祯却执迷不悔 , 至始至终都与胤禟等人保持着亲密联系 。此外 , 起初胤祯率领大军 , 确实取得了一些列骄人战绩 , 但是随着战争的进一步深入 , 清军并未取得预期之战果 , 战局一度陷入僵持 , 这都侧面反应出 , 胤祯在用人调度方面之能力还是有所缺陷 。无奈之下 , 康熙皇帝将胤祯回京面授机宜 , 以解战争之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