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玄烨|为什么康熙最终选定接班人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 二 )


因此 , 胤祯的不知洁身自好和关键时刻表现的略微不完美 , 都会让康熙皇帝感觉胤祯的政治敏锐性不足 。这皇位要是让他继承 , 不是被“八爷党”那几位骨干玩弄于股掌 , 就是明目张胆地反目成仇 , 血雨腥风自然不在话下 , 到时候朝纲不稳也不是没有可能 。康熙皇帝怎敢冒这等风险?
爱新觉罗·玄烨|为什么康熙最终选定接班人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
文章图片

图7 雍正皇帝 ,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
最后咱们来说说皇四子胤禛 。
众所周知 , 最终夺得皇位之人就是胤禛 。胤禛高人之处我总结主要有三点:自我完善、洞察人心和扬长避短 。
康熙三十七年 , 康熙皇帝首次大封皇子之时 , 胤禛仅封贝勒爵位 , 比起哥哥们差距很明显 。康熙皇帝当时给出的解释是:皇四子“喜怒不定” , 也就是说胤禛年轻之时容易发怒 , 情绪管理做得很差 , 这样的胤禛显然是难堪大任 。自此之后 , 胤禛痛定思痛 , 书“喜怒不定”四字挂于书房之中 , 以父皇口谕“隐忍戒躁”为座右铭 , 鞭策自己努力改掉性格之缺陷 。终于在康熙四十八年二封皇子之时 , 晋亲王爵 , 得到了父皇之首肯 。相比胤祉的前后吊儿郎当性格且日后无甚变化 , 胤禛已然胜了半步 。这是胤禛自我完善之例子 。
爱新觉罗·玄烨|为什么康熙最终选定接班人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
文章图片

爱新觉罗·玄烨|为什么康熙最终选定接班人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
文章图片

图8 雍正帝书法
洞察人心那就是胤禛的智慧了 , 集中体现在他对父皇康熙皇帝的心里揣摩以投其所好 , 以及对两废太子过程中各方势力之对比分析 , 做到知己知彼 。进而如何以“闲王”之状态迷惑对手 , 在博得各方好感之同时 , 又与之保持距离 , 避免结党营私之嫌 。他小心翼翼地培养着自己有限的“圈子” , 让康熙皇帝即不觉自己在结党 , 又让其感觉到自己的进取心 。对待康熙皇帝指派之任务 , 胤禛在一丝不苟完成之时 , 更是展现了自己霹雳手段 , 同时又毫不拖泥带水 , 没有沽名钓誉的“留一手” , 显然这些都是他从那些对手兄弟处汲取的经验教训 。除此之外 , 在康熙皇帝晚年 , 心力憔悴之际 , 他又能投其所好地让老父亲感受到了普通人家的天伦之乐 。这一切 , 胤禛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 如此怎能不得父皇之青睐?
【爱新觉罗·玄烨|为什么康熙最终选定接班人是雍正,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至于扬长避短 , 胤禛就更是高手 , 他的短就是他的武功一般 。但是 , 胤禛清楚 , 皇帝的主要任务是治国安邦 , 不是带兵打仗 , 所以文韬远重于武略 。所以在胤祯出征西北之时 , 胤禛获取了大量在文治方面展现自我的机会 。如上文所述 , 胤禛同样极好地把握住这些机会 , 终集跬步已成千里 , 汇小流已成大河 。在胤祯事业出现瓶颈之时 , 胤禛却一直稳步提升 。如此一来 , 二者谁高谁低 , 已然有了答案 。
诚然 , 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绝非完人 , 但是就其克己修身、厚积薄发乃至步步为营的挣储策略来看 , 就已然无愧于皇位继承人之最佳人选 。“高手不是一天练成的” , 对于阅人无数的康熙皇帝来说 , 胤禛的进步就是他下定决心的“定心丸” 。至于胤禛得位是否有“篡”之为 , 显然答案也不言而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