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李泌——最顶级的战略家,一招为唐代续命百年( 五 )


李泌|李泌——最顶级的战略家,一招为唐代续命百年
文章图片

四、贞元之盟后 , 唐蕃战争格局的改变 。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十月 , 回纥合骨咄禄可汗派妹妹、国相和其他高官为迎亲使 , 一千多人组成的队伍 , 浩浩荡荡地赶到长安 , 迎娶咸安公主(德宗第八女) 。
合骨咄禄可汗在给德宗的上疏中 , 用极为谦卑的语气说:“昔为兄弟 , 今为子婿 , 半子也 。若吐蕃为患 , 子当为父除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三)
意思就是 , “咱们以前是兄弟 , 现在我娶了您女儿 , 就是您半拉儿子 。吐蕃那小子 , 要是以后再敢揍您 , 我踢死他!”
还别说 , 李适这女婿真是说到做到 , 回鹘(娶咸安公主后 , 改称回鹘)骑兵大量南下 , 在天山南北、河西走廊 , 与吐蕃展开了长达50多年的血腥角逐 , 极大地缓解了唐朝陇右防线的压力 。
而在与回纥联姻之前 , 唐臣杨良瑶已持节杨帆西洋 , 联络大黑衣食(阿拔斯王朝) 。这比郑和初次下西洋 , 早了整整620年 。(详见拙作《唐朝名臣名将系列——同为宦官 , 出使西洋 , 他比郑和早了620年!》)
杨良瑶西去联络大食 , 是否和大食王达成协议 , 历史并没有详细记录 , 但《新唐书 ? 大食传》记载 , “贞元中 , (黑衣大食)与吐蕃为劲敌 , 蕃兵大半西御大食 , 故鲜为边患 , 其力不足也” 。
可见 , 杨良瑶联络大食获得了实际上的效果 。
李泌|李泌——最顶级的战略家,一招为唐代续命百年
文章图片

唐朝航海线路
剑南方向的南诏国 , 也逐渐与吐蕃貌合神离 , “归唐之志益坚” 。最后于贞元九年(793年)五月遣使上表 , 正式归唐 。
贞元十年(794年)正月 , 南诏国王异牟寻亲率大军攻入吐蕃 , 大破吐蕃军于神川(今云南丽江县境) , 并乘胜进军 , 连拔十六城 , 俘虏吐蕃亲王五人、军队十余万人 。
至此 , 李泌心中“西联大食、北和回鹘、东结南诏”的宏伟战略计划全部完成(史称“贞元之盟”) 。
此后百余年的东亚格局 , 一直都以大食、回鹘、唐、南诏围攻吐蕃为基调 。
文章开头我们讲过 , 肃、代、德三朝爆发战争的次数分别是4次、32次、33次 。
从数量上看 , 德宗朝似乎战争最多 , 李泌贞元之盟的意义 , 体现在哪里呢?
这就从唐蕃两军的战争态势上看了 。
李泌|李泌——最顶级的战略家,一招为唐代续命百年
文章图片

凤翔与长安的位置关系
肃宗、代宗和德宗前期(建中、兴元年间) , 吐蕃长期保持着对陇山防线的军事压力 , 没到秋季吐蕃骑兵必来抢粮劫掠 , 唐军每每戒严死守 , 唐史称之为“秋防” 。
即便如此 , 吐蕃军队依旧能多次进兵凤翔(陕西宝鸡) , 长安为之戒严 。
但北和回鹘完成后(788年) , 唐军已有余力固守陇山一线 , 并开始将战略支点外拓 。
贞元五年(公元789年) , 陇右节度使李元谅复筑连云堡、良原故城(今灵台梁原)、新筑崇信城 , 逐渐开始挤压吐蕃控制区 。
贞元七年(791年) , 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城(今甘肃平凉) , 扼弹筝峡口(三关口) , 又筑朝谷堡(东距平凉三十里) , 取名彰信堡 。三级防御体系建成后 , 泾原方向的防守压力得以缓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