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雇刷手寄空包 市场监管总局“拆解”刷单套路( 二 )


案例显示,2020年12月,某商家开始在淘宝、京东平台实施虚构交易活动,选择特定商品制定刷单计划。通过分析客户的搜索习惯,制定匹配的搜索词条,安排运营人员按照制定的刷单计划找“刷手”下单,模拟真实客户进行浏览、咨询、下单等操作。当事人根据刷单交易的标记,给“刷手”发送空信封或者空包裹,“刷手”确认收货后对产品给予满分好评。这样就完成了“寄空包”刷单的整个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以“寄空包”的方式“刷单炒信”,需要物流公司的配合,将空包裹投递或是在空包裹中放入小礼品,通过“物流”造假完成交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这是下一阶段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违法行为。
“刷单行为最终要走快递公司,如果卖家实际未发货物而只是与快递公司串通一气,也会促成刷单行为的完成。”高同武说,“此外,空包网可能需要承担与刷单平台类似的刑事责任,目前也有法院认定空包网经营者构成非法经营罪。”
作为一种销售作假行为,刷单触犯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那么,为何刷单行为屡禁不止呢?在高同武看来,打击刷单行为主要难点在于刷单诈骗群体庞大,交易方式多样复杂,通常真假交易混杂,难以做到精细的监管。他建议,交易平台应从电商规则里看到刷单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消费者要提高自我分辨能力,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执法力度。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陶凤 吕银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