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康熙帝召鳌拜入宫,鳌拜习以为常,不料刚入乾清宫就被一群少年侍卫摁倒在地,鳌拜曾是清朝“巴图鲁”,平时七八个人难近其身,他拼命反抗,几乎逃脱,好在康熙和那些侍卫也是豁出命来,最终将鳌拜制服 。
文章图片
崇德二年,皇太极命硕讬(代善第二子,时封贝子)带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猛将攻打皮岛,不料被毛文龙部下击败 。
不久后,皇太极又派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再攻皮岛,而鳌拜正好阿济格麾下 。
按照阿济格的策略,他需要兵分两路,第一路吸引敌军注意,第二路以轻舟快速推进,直捣黄龙 。鳌拜主动请缨,担任第二路前锋,并且立下军令状 。史载:
崇德二年,征明皮岛,与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渡海搏战,敌军披靡,遂克之 。
鳌拜率部冒着炮火突进,以命相搏,率先杀向明军阵地,其他清军紧跟鳌拜,最终攻克皮岛 。
清军攻克皮岛,让远在盛京的皇太极喜出望外,他亲自祭告努尔哈赤之灵,表示自己完成了父亲未竟之事 。等鳌拜归来,皇太极将首功给了鳌拜,并封他为三等男爵,赐“巴图鲁”(满洲勇士)称号 。
文章图片
当初硕讬带着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都未能拿下皮岛,这三人在清朝初年都有开疆辟土之大功,他们拿不下,鳌拜却拿下了,可见鳌拜之勇 。
皇太极建立大清后,最关乎清朝命运的一战是松锦之战,这一战之后,明朝再无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而在松锦之战中,鳌拜更是功不可没 。
崇德六年,鳌拜随济尔哈朗(舒尔哈齐之子)围攻荆州,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崇祯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火速救援,济尔哈朗被洪承畴的炮火所压制,眼看就要败北,关键时刻,鳌拜又表现出神勇的一面,《清史稿·鳌拜传》云:
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兵大溃,追击之,擒斩过半 。
鳌拜率军冲入明军阵中,五战五捷,明军溃败之际,鳌拜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
由于松锦之战关乎到明、清的生死存亡,鳌拜立下如此大功,从此名震八旗,成为威望较高之人 。同时,他也成为了皇太极的心腹 。
文章图片
俗话说,为将者披坚执锐杀敌 。鳌拜所取得的地位,虽然有家族的原因,但大部分都是他用血肉换来的 。
二、保皇子继位,受摄政打压
清朝崇德八年了,皇太极因海兰珠之死,伤心过度,身体变得十分虚弱,八月初九,皇太极猝死于盛京 。因皇太极并没有立太子,豪格(皇太极长子)和多尔衮(皇太极十四弟)争夺皇位,双方剑拔弩张,差点火拼 。
鳌拜此时与索尼、谭泰等人盟誓,只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对多尔衮多有反感 。
皇太极去世五日后,由代善在崇政殿举行宗族会议,鳌拜带领两黄旗的精锐悄悄武装在崇政殿附近,做好了用武力阻止多尔衮的准备 。在会议中,鳌拜等人表示:我们受先帝恩惠,如今必须立先帝之子 。
文章图片
《清史稿·索尼传》记载:
诸王大臣列坐东西庑,索尼及巴图鲁鳌拜首言立皇子,睿亲王令暂退 。
其实,鳌拜、索尼等人当时是想拥立豪格为帝,不料,多尔衮虽然妥协,但为了不让豪格得逞,多尔衮提出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为帝 。这是一个折中的选择,大家最终达成一致,因福临也是皇太极之子,鳌拜等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便没有再起争执 。次年,清军入关,福临成为入主北京的第一位清朝皇帝,是为顺治帝 。
推荐阅读
- 刘炽平|腾讯实习生为何敢提“建议”?传其为天士力副总之子
- 企业家|营业额翻10倍后,这位小女生为何背上了700万的“债”
- 司马徽|当年水镜先生为何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而不是自己的侄儿司马懿?
- 皇帝|唯一被流放到国外的皇帝:他的一生为何如此坎坷?
- 鳌拜|康熙生擒鳌拜,把他拘禁至死后,是如何对待鳌拜的子孙后代的?
- 鳌拜|鳌拜执掌四十万雄师,面对康熙的诛杀咋不发难?专家:看他效忠谁
- 韩擒虎|隋朝猛将韩擒虎:生为人杰,死亦鬼雄
- 李文亮事件始末前因后果 年仅35岁的李文亮医生为何重症不治?【图】
-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多图)
- 康熙为什么只是将鳌拜囚禁,反而处死了宗亲班布尔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