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三 )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在顺治灵前盟誓,誓言内容包括不结党,不受贿,不计冤仇等,只是,盟誓只是嘴上说说,接下来,四人的做法则完全不同 。
四位辅政大臣,索尼是第一聪明人,他一方面答应顺治辅政,另一方面,待顺治驾崩后,他立即换了一副面孔,《清史稿》说他“跪告诸王贝勒,请共任国政”,也就是说,索尼认为,康熙年幼,四大辅臣都不是宗室之人,这样不妥,所以他请诸王贝勒一起来辅政 。
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文章图片

其实,顺治之所以不让宗室成员辅政,本意是为了避免多尔衮摄政之祸 。让索尼等四人辅政是顺治的遗命,诸王贝勒谁敢僭越?诸王贝勒当然不敢担当摄政之职 。
所以,一个回合下来,索尼既博得了好名声,又没有失去“首辅”之位 。康熙六年索尼去世之前,不仅促成了自己孙女和康熙的婚事,还主动提出让康熙提前亲政 。所以说,四大辅臣,索尼是最高明的一位 。
苏克萨哈出身于正白旗,原本是多尔衮的追随者,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迅速反水,揭发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重用 。但是,正是因为苏克萨哈背叛了多尔衮,索尼、鳌拜等人都瞧不起他 。
遏必隆是清朝名宿额亦都之子,但他性格软弱,《清史稿》说他“知鳌拜之恶,缄默不加阻,亦不劾奏”,可见,遏必隆是个不愿意担当的辅臣 。
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文章图片

所以,虽然鳌拜处于四大辅臣之末,但他却长期位列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之前,在索尼去世之后,鳌拜更是无法无天,成为“首辅”了 。《清史稿·鳌拜传》云:
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鳌拜皆首列 。
鳌拜本就是武将出身,目下无尘,现在又身处高位,便逐渐嚣张跋扈起来 。举个例子:
鳌拜和内大臣费扬古关系不睦,有一次,费扬古的儿子倭赫骑御马射鹿,鳌拜抓住机会,先处死了倭赫,然后又说费扬古“心生怨怼”,强行将费扬古抄家灭族 。
鳌拜在康熙朝最大的恶行,就是圈地 。《清史稿》记载:
鳌拜以地确,倡议八旗自有定序,镶黄旗不当处右翼之末,当与正白旗蓟、遵化、迁安诸州县分地相易 。正白旗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 。
简单来说,八旗的都有自己的分地,鳌拜当权后,认为镶黄旗的分地太偏僻,要霸占正白旗的,如果正白旗的不够,再侵占民田 。这项政策不仅引起文臣们的不满,更激化了和正白旗之间的矛盾 。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联名弹劾鳌拜,苏克萨哈也十分恼火,但因鳌拜势大,三位大臣被鳌拜下狱问罪,康熙小皇帝不同意杀三人,鳌拜便矫旨将三人杀了 。
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文章图片

很多人认为,康熙是除掉鳌拜之后才亲政的,其实并不是 。索尼去世时,康熙刚好14岁,考虑到顺治帝就是14岁亲政的,所以,索尼去世前就上书恳请康熙提前亲政 。所以,在索尼去世不久,康熙就亲政了 。但是,三位辅臣仍在 。
既然皇帝亲政了,辅政大臣这个职位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所以,苏克萨哈第一个提出“奏乞守先帝陵寝,庶得保全馀生” 。苏克萨哈自请为先帝守灵,其实就是在率先辞去辅臣职位,但此举惹怒了鳌拜 。
鳌拜不想放权,他知道,若苏克萨哈提出辞职,他也必须要提出辞职,如此,自己也就失去了偌大的权柄 。于是,鳌拜便联合班布尔善(康熙堂叔),搜集了苏克萨哈24项罪证,试图打击苏克萨哈 。《清史稿·苏克萨哈传》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