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二 )


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文章图片

清军入关后,除了要对付南明,还要铲除李自成和张献忠《清史稿·鳌拜传》记载:
二年,从英亲王阿济格征湖广,至安陆,破流贼李自成 。进征四川,斩张献忠于阵 。
意思是说,鳌拜在湖广打败了李自成,又在四川战胜了张献忠 。
当初,鳌拜保皇太极之子为帝,是为“忠”,帮清朝铲除农民军,是为“勇” 。
《六韬》云:忠则无二心,勇则不可犯 。
清朝初期的鳌拜,其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纯臣 。
顺治帝冲龄即位,多尔衮为摄政王,鳌拜当年反对多尔衮登基,多尔衮当然不会放过鳌拜 。在多尔衮手里,鳌拜至少被判三次“死刑” 。
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文章图片

第一次,发生在顺治元年 。当时鳌拜随英亲王阿济格到陕西讨伐李自成,一直到顺治二年才回来 。在清史上,阿济格是一位粗暴的皇叔,他多次藐视顺治,称顺治是“孺子” 。不料,这件事被多尔衮知道,多尔衮为了打压阿济格,便在给阿济格的谕旨上斥责阿济格“称上为孺子”之罪 。因阿济格当时不在军营中,这道谕旨是谭泰和鳌拜一同领取的,二人顾及阿济格的面子,就没敢把谕旨给阿济格看 。后来被多尔衮追责,鳌拜不仅被革职,还差点被杀 。因众人求情,鳌拜等人才以“不叙功,罚银一百”重新起复 。
第二次,发生在顺治五年,《清史稿·鳌拜传》云:
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肃亲王,私结盟誓,论死,诏宥之,罚鍰自赎 。
意思是,顺治五年,屯齐(舒尔哈齐之孙)告发鳌拜等人当年欲立豪格为帝,并且私下盟誓,并带兵包围崇德殿 。多尔衮借此机会严查鳌拜,鳌拜被“论死”,最后被宽宥,交了罚金 。
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文章图片

如果说上两次鳌拜被多尔衮打压,是事出有因的话,那么到了顺治第七年,鳌拜第三次被打压,则多少有些冤枉 。这件事《清史稿·鳌拜传》只记载了“七年,复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短短一句,其实另有隐情 。
顺治七年,多尔衮生病,他对锡翰(努尔哈赤之侄)抱怨顺治不来看望自己,锡翰不明其意,立即告诉了顺治,结果顺治亲临摄政王府邸来探望多尔衮 。顺治离开后,多尔衮认为锡翰“违令渎请”,故意让他背负骂名 。因为当时锡翰和鳌拜等人同属两黄旗,鳌拜便替锡翰求情,结果多尔衮兴起大狱,认为鳌拜包庇锡翰,以罪论死 。最后因两黄旗反抗声音太大,多尔衮没有杀鳌拜,只是将其降爵 。
不久后多尔衮去世,鳌拜则迎来了春天 。顺治帝亲政后,听闻鳌拜当年力保先帝之子登基,十分感动 。《清史稿·鳌拜传》云:
世祖亲政,授议政大臣 。累进二等公,予世袭 。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
鳌拜此时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兼太子太傅衔,可以说深受顺治信任 。
鳌拜|鳌拜:生为纯臣,死于诡道,康熙豁出命要杀他,44年后为何心软?
文章图片

鳌拜在顺治年间,躲过了多尔衮三次“明枪”,但他没想到,在康熙朝有一支“暗箭”在等着他,令他防不胜防 。
三、顾命受辅政,功臣日跋扈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驾崩,虽然顺治之死在历史上充满争议,但根据《清史稿》的说法,顺治帝是病逝 。临终前,顺治下了罪己诏,命皇三子玄烨为帝,并且给儿子留了4位辅政大臣,《清史稿·世祖本纪》云:
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 。
注意,四位辅政大臣,索尼位列第一位,鳌拜列最后一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