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鹊巢鸠占”——明十三陵中庆陵的故事

在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有一片占地面积大约一百多平方公里的皇家陵寝建筑群,这就是著名的“明十三陵”,明朝十六代皇帝中,除了太祖、惠帝、代宗三人之外,其余十三位皇帝都埋葬于此地 。太祖皇帝是在南京应天府建立大明王朝并一统天下的,驾崩后就安葬在京师(南京)附近的孝陵;惠帝是因为“削藩”失败,被四叔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成祖皇帝)发动“靖难”赶下台,失踪在燕军攻克京师(南京)的大乱中,所以没有具体的陵墓可查 。而代宗皇帝朱祁钰,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故事主角之一,他和他的六世族孙、光宗皇帝朱常洛之间,因为天寿山皇陵中的一处陵寝,产生了超越近两百年的交集,而这也是我们要详细为大家叙述的历史故事 。
明十三陵|“鹊巢鸠占”——明十三陵中庆陵的故事
文章图片

代宗还是郕王的时候,就有了亲生儿子朱见济,等火线登基后,因为局势紧急,所以依旧以英宗的皇太子朱见深为储君 。等到打退瓦剌、大明江山转危为安时,代宗就渐渐不能容忍储君不是自己的亲子、帝系传承转不到自己一系这个闹心事了 。尤其是景泰元年(1450年)太上皇南返并被自己软禁于南宫后,代宗更加坚定了尽快更换皇太子的决心,如果储君不改易,那么自己这个皇帝就是无根之主,无论当初为社稷、为朱氏宗族建立多少功业、做出多少贡献,统统只是一世烟云而已 。如今的皇太子不是自己的儿子,多年后自己薨逝了,大明皇位又将再次转回兄长一系 。而皇太子登基后必然尊崇生父英宗,自己不过是新君的叔父,在新君心中,只是代替他们家暂时掌管大明江山若干年,一个过客而已 。
尤其是代宗自己是如何对待南宫中的太上皇,那态度和待遇是人尽皆知,皇太子心里怎么会没有怨言,假如以后自己驾崩,皇太子登基了,那自己身后的待遇和史书中的评价可想而知 。为了避免辛苦得到的皇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代宗绝不能放任大明的皇太子、自己的继承人依旧是太上皇的儿子这种情况出现 。
景泰二年(1451年)七月初一,代宗在上朝接见群臣、处理完政务之后,退朝之时貌似不经意地随口说:“明日是东宫的生日 。”正准备恭送皇帝返回后宫的朝臣们尽皆愕然,莫名其妙,其中首辅陈循下意识地回答:“东宫生日,不是十一月初二么?”代宗听见后满脸不高兴,拂袖起身,一言不发地回宫,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辅臣 。
这没头没脑的一问一答,其实就是代宗准备易储前对辅臣们的试探:七月初二是代宗独子朱见济生日,而十一月初二则是现任皇太子、太上皇长子朱见深的生日 。代宗以此作为投石,来试探辅臣们的态度,以便做出进一步行动 。
为了达到更换皇储的目的,代宗此后多次在朝会中或明或暗的示意诸臣,要他们上表奏请更换储君,同时为了取得辅臣们的支持,代宗还做出了皇帝给大臣们行贿的千古奇闻:给全体内阁成员送钱,其中首辅陈循赐黄金五十两,其余辅臣赐白银一百两,然后再派心腹太监私下到辅臣们的府中征求易储意见,要求他们即使不主动上疏请求易储,也不要在其他人上疏易储时出言反对 。
至此,代宗易储之心被天下人所知,但是圉于儒家宗法制度和忠君报国思想,诸臣们还是不愿意附和代宗的易储心思,朝中支持者寥寥 。另外,代宗的皇后汪氏,也坚决反对丈夫的易储行动,多次苦劝代宗不要改立皇太子,以免遭人诟病,留下身后恶名 。因此代宗对汪皇后厌恶疏远,在准备更立皇储的同时也逐渐有了废立皇后之心 。
明十三陵|“鹊巢鸠占”——明十三陵中庆陵的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