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大唐与吐蕃8年2战大非川,薛仁贵、王孝杰成了论钦陵封神的背景板( 三 )


但这事还没完 。8年之后,唐军又在吐蕃手里遭受了一场更大的失败,地点同样在大非川,对手也还是那个对手——论钦陵 。
从公元675年开始,唐帝国逐渐调整自己的对外战略,从朝鲜半岛抽身 。腾出手手来后,唐高宗将注意力向西转移到了那个令人头疼的对手——吐蕃身上 。
经过几年的准备,公元678年,唐军对吐蕃发起了战略性进攻 。
七月,唐军在龙支(青海乐都南)与吐蕃军队遭遇 。唐军前锋在刘审礼、王孝杰的指挥下,立即发动攻击,连续两次击破蕃军 。吃了败仗的土蕃军远遁数百里,唐军长驱直入、一路追击,来到了大非川 。
吐蕃|大唐与吐蕃8年2战大非川,薛仁贵、王孝杰成了论钦陵封神的背景板
文章图片

此时,王孝杰隐隐感到有些不安 。大非川,正是当年大唐名将薛仁贵兵败名裂的地方 。能够击败薛仁贵的军队,一定是强大的 。
这一路唐军过于顺风顺水,会不会是敌人设下的圈套?
王孝杰的感觉是对的,此时,在他们的前方,二十万蕃军已经设下埋伏,单等唐军入围,另外还有10万军队作为机动力量,负责打援 。
当唐军深入到青海腹地后,土蕃军终于亮出了獠牙,将刘审礼、王孝杰所部团团围住,四面攻击 。
就在合围即将形成的时候,刘审礼及时派出了精骑,向主帅求救 。幸运的是,他们成功地将消息带给了唐军的主帅李敬玄 。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
收到求救后,唐军主力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敬玄同志害怕被伏击!
实际上,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 。因为这个李敬玄,其实是个标准的读书人 。虽说有些书生还是比较能打的,比如多智而近妖的诸葛孔明 。但李敬玄却并不是诸葛亮那种摇着扇子,就能指挥打仗的选手,压根没有将帅之才 。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拍案而起,大骂李治乱弹琴,在如此重要的战役中,竟然派一个不懂打仗的人担任唐军主帅 。
其实唐高宗也比较冤枉,因为让李敬玄出任唐军主帅,是一个人强力推荐的结果 。
这个人,就是刘仁轨,在白江口一战让日本老实了近千年的一代名将 。
得知唐庭打算再征青海,身为前线指挥官的他(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不断上奏,坚称“镇守河西,非李敬玄不可 。”
李敬玄当然知道自己的斤两,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坚决不肯领兵出征 。
但是高宗李治主意已定,没理会李敬玄的推辞,冷冷地对他说道:
“如果刘仁轨需要朕去,朕就会主动前往,卿不得推辞 。”
皇帝陛下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要是再推辞,这臣子就没法做了 。李敬玄万般无奈,只能洒泪出征 。
那么,刘仁轨为何要推荐李敬玄带兵出战呢?
可能你已经猜到了,刘仁轨先生推荐李敬玄做主帅,并不是因为慧眼识英雄 。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挖个坑把李敬玄给埋了 。
因为,他跟李敬玄,是有过节的 。
当时李敬玄是中书令(也即宰相),多次驳回了刘仁轨奏请之事 。刘仁轨是光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主,为此恨死这个李敬玄了 。
刘仁轨这个人,虽然为大唐立下过不世之功,却不是个什么正人君子,属于睚眦必报的那一类人 。
此次皇帝选将,刘仁轨想了想,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果断地给李敬玄挖了个坑 。
赶鸭子上架的李敬玄,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得知前锋被蕃军包围后,被论钦陵的疑兵迷惑,怯懦畏战,逡巡不前 。
公平地说,作为一个第一次上战场的指挥官,被论钦陵这样的对手吓住,还是可以理解的 。
这个论钦陵,此时已经走在了成为吐蕃史上第一名将的道路上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