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大唐与吐蕃8年2战大非川,薛仁贵、王孝杰成了论钦陵封神的背景板( 四 )


公元670年,他率军翻越白雪皑皑的昆仑山,出其不意的大破西域唐军,一战成名;同年又在大非川战胜了当时的大唐第一名将薛仁贵,确实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
吐蕃|大唐与吐蕃8年2战大非川,薛仁贵、王孝杰成了论钦陵封神的背景板
文章图片

等不来援军,刘审礼、王孝杰只好组织人马猛打猛冲,意欲杀出重围 。
吐蕃军的打法,是比较特别的,每次打仗都下马列阵,分成数队;前队全部战死之后后队递进,绝不后退,是真正的前赴后继 。
而吐蕃军的人和马都披锁子甲,制作非常精密,整个身体都遮蔽了,只在头部开两个孔,就算是非常锋利的刀刃也很难砍开 。
比较有意思的是,吐蕃军的兵器基本都是剑,但是工艺一般,并不锋利 。看起来吐蕃人优先考虑的是保护自己的士兵?
吐蕃|大唐与吐蕃8年2战大非川,薛仁贵、王孝杰成了论钦陵封神的背景板
文章图片

面对这样的对手,突围是很难的,20万人前赴后继,唐军的1万先锋军哪里砍得完呢?
最终的结果是唐朝先锋军损失殆尽,主将刘审礼、副将王孝杰被俘 。
收到消息后,李敬玄同志大惊失色 。这就有些搞笑了,1万人的队伍被20万大军包了饺子,你一个援兵都不派,还能期待什么别的结果吗?
又惊又怕的李敬玄这回没有犹豫,果断选择了逃跑 。
注意,是逃跑,不是撤退 。
这位仁兄不但不懂打仗,心理素质也不是一般的差,手里的17万大军一仗未打就开始逃跑,实在是太过奇葩了 。
那边论钦陵趁势追击,唐军毫无悬念的溃败了,抛弃辎重四散而逃(“辎重弃于路旁,绵延千里”),唐朝第二次对青海的远征,再次以惨败告终 。
吐蕃人一向没有优待俘虏的传统,刘审礼因为受伤未得到有效治疗,没几天就死了 。
但是同样做了俘虏的王孝杰却比较幸运,因为,他的长相太有技术含量了 。不帅,却很像一个人 。
这个人就是前任吐蕃赞普,也就是现任赞普他爹 。
时任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尚在年幼,见到王孝杰后,感觉与自己的亡父很像,非常伤感,对他礼貌有加,后来还将他礼送回了唐朝 。(《旧唐书·王孝杰列传》“仪凤中,孝杰以副总管战大非川,为虏执,赞普见之,曰‘貌类吾父’,厚加敬礼,由是免死,寻得归 。”)
后来王孝杰因祸得福,因为在吐蕃的待过,熟悉对手,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 。公元692年(长寿元年),王孝杰率领大军进入西域,转战千里,大破吐蕃,收复了安西四镇,自此跻身名将之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