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中,代替学生去慰安所的风尘女子,最后结局如何?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朓的这首《入朝曲》刻画出了南京的繁荣昌盛,气势轩敞 。南京素有“天下文枢”之称,与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连诸葛亮都赞叹南京“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作为古时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一直以来十分繁荣,人口众多 。可到了近代这座钟灵毓秀的古城却遭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屠杀 。
在南京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中,遇难的人数超过30万,这是国人永远都不会释怀的伤痛 。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各种作品也非常多,例如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赵季平酝酿3年创作的交响乐《和平颂》,还有王九辛的长诗《狂雪——为日军屠杀的30万军招魂》等等 。大家比较熟悉的还是由作家严歌苓所创作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并于2011年由张艺谋执导改编成电影 。
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中,代替学生去慰安所的风尘女子,最后结局如何?
文章图片

终于战争结束了,南京城仿佛又恢复到了往昔的模样 。然而发生过的惨剧不会被忘记,一场对日军残忍暴行的审判即将开始,他们要为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那场审判会上,面对中国人的控诉他们无可辩驳,人群中孟书娟站了出来,作为在赵玉墨她们的保护下幸存下来的女学生之一,她愤然地讲述了她们在那所教堂中惨痛经历 。人群中还有一个鸠形鹄面的女子,大会上她一句话都没有说,就那么安静地坐在那,仿佛只是来做一个见证人,在见证了凶徒得到惩罚后便缓缓离去 。
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中,代替学生去慰安所的风尘女子,最后结局如何?
文章图片

“赵玉墨!”身后的孟书娟呼唤着她,虽然她已经面目全非,但仅凭身形书娟还是一下子就认出了她,她怎么会忘记她呢?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她,永远都不会忘记赵玉墨她们穿上学生装登上日军卡车的场景 。赵玉墨仿佛没有听到,又仿佛觉得唤得不是她,她就这样缓慢而坚定地走了出去,似乎也走出了那段黑暗的岁月,走入了滚滚人流之中 。或许对赵玉墨而言,一切已成过往,在见证日本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在看到姐妹们用生命保护下来的人还好好地活着之后,终于可以重新融入人群中,开始新的生活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南京也似乎还是那个南京 。
【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中,代替学生去慰安所的风尘女子,最后结局如何?】
金陵十三钗|《金陵十三钗》中,代替学生去慰安所的风尘女子,最后结局如何?
文章图片

结语
《金陵十三钗》或许只是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但那段充满血腥的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 。作为中国人的铮铮傲骨和对这个国家最深切的爱,是流淌在血液中,镌刻在骨髓里的,那时的每一个爱国人士,无论何种性别、何种出身、何种职业,为了抵抗侵略、保家卫国,他们无悔的付出了他们所能付出的一切 。我们如今的岁月安好是他们拼命换来的,而我们则更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绝不让悲剧重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