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从举国膜拜,到世人皆欲杀:李白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唐诗人李白,被命运扼住了喉咙 。
自从在浔阳登上永王李璘的楼船,他的理想和抱负在两三个月内就被迅速燃尽,余生抱着一堆灰烬,四顾茫然 。
他一遍遍地解释,一次次地找人,落笔皆是苦涩的诗句 。
他早些年被公认为“谪仙人”,为人潇洒,诗风豪逸 。但到此时,那口“仙气”已然离他而去,他像个掉落凡间的孩子,惊恐无措 。
权力与舆论强加给他的罪名,以及由此带来的牢狱之灾和声名受辱,让他在最后的年月里痛苦不堪 。他的处境,正如他的“小迷弟”杜甫当时所写的——“世人皆欲杀” 。
他,李白,大唐盛世的狂士与歌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变成了一个国人皆曰可杀的叛国者 。
他无数次执笔写诗伸冤和抗辩,一次次还原被权力篡改的真相 。但大唐的子民,以及后世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只愿意诵读他喝酒吹牛时豪情四溢的诗句,没有人愿意去读他晚年那些悲苦、泣血、隐晦的诗行 。
每个人只当这个真实的诗人,没了人生的最后五年 。
即便有,也是狗尾续貂的五年,声名败坏的五年 。
历史就这样书写了一个人生断裂的李白 。直到宋代,直到现在,李白参加永王李璘起兵的经历,仍被当作叛国谋乱的污点,“文人之没头脑”的体现 。
根本没有人在乎他本人在乎的真相 。
文章图片
▲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图源/图虫创意 。
文章图片
李白跟随李璘的军队东下的时候,早已在灵武称帝的唐肃宗李亨,偷偷将自家兄弟当成了打击对象 。一场影响大唐国运的同室操戈,一触即发 。
在至德二载(757年)开年,大唐帝国内部实际上进行着两场战争:一场是唐王室与安史叛军的战争,另一场是唐王室内部的战争 。
两场战争看似毫不相关,其实错综复杂,纠缠不清 。
事情起源于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后,唐玄宗仓皇奔蜀途中的一个重大人事安排 。
在逃亡路上,太子李亨与禁军首领陈玄礼操纵“马嵬兵谏”,又派人唆使当地父老拦住唐玄宗,要其留下太子抗击叛军,并分去大半人马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初九,李亨到达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很可能经他本人授意,三天后,他被随从诸臣拥立为皇帝,是为唐肃宗 。
李亨擅自称帝的消息,整整一个月后,即八月十二日才传到蜀中 。获悉消息的唐玄宗,这才知道自己早已从皇帝变成了太上皇 。
正史记载,毫不知情的唐玄宗在七月十五日以皇帝身份下诏,部署了平定安禄山叛乱的重大决策——以皇子代替边镇将领典兵,具体安排如下:
太子李亨充天下兵马元帅,仍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采访等都使,与诸路及诸副大使等,计会南收长安、洛阳;
永王李璘充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岭南、黔中等节度采访等都使,江陵大都督如故;
盛王李琦充广陵郡大都督;
丰王李珙充武威郡大都督;
……
由于其他皇子并未到府就任,只做了挂名一把手,实际到任的仅有李亨和李璘 。两人一个独撑北方战局,一个寄希望于南方后盾 。而在唐玄宗的算盘中,自己则坐镇蜀中统筹南北全局 。
但让唐玄宗始料未及的是,到了灵武的李亨在朔方军的全力支持下登基称帝 。鉴于朔方军当时是朝廷硕果仅存的最强军队,偏居蜀中的唐玄宗无力掌控,更无力对抗,只好在表面上承认了李亨即位的既定事实 。但他并不甘心自己沦为太上皇,于是对李亨展开了权术反制:
第一,宣称军国大事先由皇帝(唐肃宗)处理,但应奏报太上皇(唐玄宗),太上皇保留发“诰”(以区别于皇帝的“诏”)的权力,仍可号令天下,等到收复两京,太上皇才不问政;
推荐阅读
- 收购|外媒消息:腾讯将以数十亿元人民币从小米手中收购黑鲨
- 德国|谷歌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向德国反垄断机构妥协
- 以旧换新|从创新产品到升级服务 京东电器年货节以“后背”担当谱写守护篇章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
- 反常识|给营销、品牌、市场从业者的4条反常识建议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出版商|谷歌向德国反垄断部门妥协 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 海珠|广州海珠:快递、网吧等重点行业从业者免费测核酸
- 网吧|广州海珠:快递、网吧等重点行业从业者免费测核酸
- 工信部|互联网的柏林墙即将倒掉,一个新时代的混沌从这周五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