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满满干货带你揭开RTA的神秘面纱( 二 )

  • RTA控制维度逻辑:RTA的控制粒度可以到广告账号、广告计划等维度,但不同平台的控制粒度不太一样,粒度更细,广告主可更好地进行精细化投放,目前大部分平台都还在广告账号维度。开发者在对接RTA时需要跟对方明确其RTA的控制维度;
  • RTA出价:目前主流广告平台的RTA接口支持设置出价(或者价格系数),广告主开发者可结合自身数据对本次流量进行价值预估,掌握出价的主动权。还有一些RTA接口支持质量分,功能与出价类似,都是返回本次流量的价值;开发者在对接RTA时需要跟对方明确其RTA是否支持出价或者质量分;
  • DPA广告:目前主流广告平台的RTA支持返回商品ID(需提前跟广告平台对接商品库),即可以投放DPA广告,适合做remarketing,进一步对流量做精细化运营。开发者在对接RTA时需要跟对方明确其RTA是否支持DPA广告;
  • 监测链接:对于支持曝光点击监测的广告平台,部分平台的监测宏支持RTA_ID,这样可以区分出哪些广告是通过RTA策略胜出的,同时可以针对广告流量质量做监控,例如曝光点击监测数据中出现了未知的RTA_ID,那么该流量可能存在问题。开发者在对接RTA时需要跟对方明确其监测链接是否支持替换RTA_ID宏参数。
  • 三、RTA接入RTA,作为一个扩展实时定向能力的API,可以提升广告投放效果,首先广告主肯定是希望接入的,但广告平台出于数据安全和时效性考虑,一般都会设置接入门槛,这一点与对接ADX类似。
    1. 消耗门槛:由于广告平台开放RTA功能存在数据输出的风险,所以广告平台一般只会针对KA客户开发RTA能力;
    2. 技术门槛:RTA是一个实时接口,对时效性要求很高,因此广告主开发者必须具有较好的技术沉淀,才可以对接RTA;
    3. 数据能力:RTA需结合广告主一方数据和广告平台技术能力才能最大化发挥其功效,因此广告主开发者需具备一定的数据能力,有能力基于一方数据对流量质量进行评分,衡量流量价值。
    广告主在搭建RTA平台时,需要关注接口超时问题,一旦超时比例过高,平台有可能关停RTA能力。尤其是当广告主对接了各大平台的RTA时,比如广点通,巨量或者百度的流量,每次都对广告主进行RTA请求的话势必会导致广告主服务器QPS的量很大,压力很有可能扛不住。
    那么,这个时候为了提升QPS,广告主开发者可以设置缓存机制,优先使用缓存数据。到这里需要考虑缓存过期问题,除了设置过期时间外,还需结合业务逻辑主动删除缓存,比例用户安装激活了App,比如用户购买了广告产品等场景。广告平台侧同样可以设置相应缓存机制,即对广告主已经进行“标记”的用户进行缓存或者记录,下次无需再广告主发起请求。随着RTA数据的不断积累,广告平台就能掌握更多广告主用户侧的数据特征,从而减少RTA的次数。同时广告主一方数据的积累对于广告平台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用于训练OCPX模样等。
    广告主在搭建RTA时,应当关注如下几个指标:
    1. 超时率:过高的超时率对广告平台和广告主开发者都是一种不好的体验,平台侧有可能关停RTA能力;
    2. RTA有效返回占比:有效返回RTA结果的比例,如果该比例过低,会导致RTA消耗过低,平台侧会认为RTA并未给广告主带来较大的效果提升,有可能会关停RTA能力;
    3. RTA消耗占比:参与RTA的消耗占大盘整体消耗的比例,与RTA参与率类似;
    4. RTA匹配分析:通过结合监测链接中的RTA_ID数据和RTA有效返回数据分析RTA最终匹配情况。
    5. ……
    四、RTA应用RTA提供了实时定向的能力,那么在哪些场景可最大化发挥作用呢?下面罗列一下电商行业几个常用的场景,如果读者有更好的场景,欢迎一起探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