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满满干货带你揭开RTA的神秘面纱( 三 )


1. 拉新广告主在推广App时,一定会涉及到拉新,获取新客户。既然是拉新,那如果将广告投放给老客户,浪费预算的同时又会影响老客的用户体验,因此在投放拉新广告时需要排除老客。如何判断一个用户是某App的新用户还是老用户,只有广告主自己才知道,而且每个广告主的判断标准还不一致,因此广告平台无法屏蔽这部分用户。通过RTA接口,广告主可以自行判断是否针对本次流量投放拉新广告,从而提升广告投放效果。
2. DPA目前主流的广告平台均支持在RTA返回结果中返回商品信息,这就表示广告主可以结合内部推荐数据给本次流量推送最合适的广告素材。广告主开发者需要支持实时+离线的方式计算用户的个性化数据,这里面就需要考量耗时问题,毕竟实时推荐可能达不到RTA要求的时效性。
3. 频控在广告行业中,大家有一个共识,针对同一个用户投放多次并不会提升效果,反而需要将用户看到广告的频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广告主在推广App时,一般都会渠道投放。在没有RTA之前,广告主一般只能设置单渠道的频控设置。在有了RTA之后,如果投放的渠道均支持RTA,那么广告主可以做到全局频控,可以节省投放费用,同时提升投放效果。
4. 流量分层运营在App运营体系中,不同活跃度用户的流量价值是不一样的,活跃度越高,相应的流量价值也越大。因此广告主一般都会针对不同的活跃度的用户打上不同的质量分,同时设置对应的运营策略。由于RTA接口支持回传流量质量分,广告主可通过此字段向广告平台传达其对本次流量的打分情况,平台在收到该信息后,叠加平台侧的动态出价能力,为广告主更好的去竞得本次流量,实现流量的分层运营。
五、RTA VS RTBRTB(RealTime Bidding),中文解释为“实时广告竞价”,广告主可针对ADX的每一次流量进行流量价值、CTR以及CVR预估,然后决定是否参与竞价,如若参竞,需要返回对应的广告素材以及出价。广告主通过自建DSP对接ADX,由于缺少平台媒体侧上下文信息(context)、用户媒体的用户行为(user)以及其他相同广告主投放的泛化数据,因此相同技术能力条件下,广告主的CTR和CVR预估模型也比较有限。
RTB和RTA,虽然两者从名称上看就一字之差,但两者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工具,主要差异点见下图。
广告|满满干货带你揭开RTA的神秘面纱
文章插图

  1. 广告归属:RTA的广告创建位于广告平台侧;RTB的广告创建位于其自建的平台侧;
  2. 出价:RTA的出价可以是平台的出价*用户质量分,也可以是RTA的实时出价;RTB的出价是实时竞价;
  3. 定向:RTA的定向结合平台侧的定向和广告主的实时定向;RTB的定向主要是其自建平台的定向功能;
  4. 定向粒度:RTA的定向粒度可以是账号和计划级别;RTB的定向粒度是广告级别;
  5. 数据:RTA利用了广告平台数据和广告主一方数据;RTB仅利用了广告主一方数据。
六、总结RTA是这两年兴起的广告技术能力,其核心要点在于通过广告主一方数据并结合广告平台的技术能力来更好的实时辅助广告投放,包含但不限于定向优化、出价优化、DPA优化等,随着各平台对于RTA的深入探讨研究,期望这个行业能给大家更多的玩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