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锐品牌出海,如何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编辑导语:随着新品牌数量的增多,很多品牌在国内市场遭受了增长天花板,转而向国际发展。面对这种形式,品牌们的出海策略可行吗?作者从三个方面分享了新锐品牌的出海策略,我们一起来看看把。
文章插图
不得不承认,很多品牌在国内市场碰到了增长天花板,当它们转向国际,乘风出海,竟尽是先机。
这是当下很多新锐品牌的现状,对国内用户精耕细作,同时拓展国际市场新征途。
自2010年,全球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已经全面覆盖到衣食住行等各种场景和领域,其中显著的流量红利时代已经结束,当下整体市场趋于饱和,新一代消费品牌也即将进入后增长时代。
不少巨头企业看到新兴国家的互联网红利,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同时后起的新消费品牌在中国经历了一波高速增长并累积了技术和市场经验后,也纷纷在资本的助力下向竞争不那么激烈的海外市场奋进。
同时随着近几年跨境电商的崛起以及像一加等品牌成功出海的案例,海外市场越来越让国内品牌对其青睐,不论新锐品牌还是传统品牌纷纷跃跃欲试,充满期待。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出海掘金的风险与挑战,对于大型跨国企业相对来说风险会降低的多,但是对于毫无头绪的小型传统品牌或不成熟的新锐品牌,不能说寸步难行,但至少是涉足完全陌生的领域。
所以品牌出海到底会有哪些风险与挑战,又该如何面对呢?
一、本土政策、人才匮乏、文化差异三座大山品牌出海向来是走出去容易,走进去难,最先摆在品牌面前的便是本土政策、人才匮乏、文化差异这三座大山,哪一座都不得不搞定,哪一座也都不是那么容易就搞定。
文章插图
本土政策基本上就是品牌必须要熟知的“行为规范”,这些基本的信息为品牌在本土开拓初期,包括品类选择、模式选择、市场定位以及后续的市场传播都具有关键意义,切不可莽撞入场,避免遇上像近期国家管控在线教育事件的发生,从而实现高效拓展海外市场的推进。
人才是品牌本土化落地的关键,如果品牌没有洞悉本土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没法很好的帮助品牌落地,融入本土,另一方面对于品牌的推进也是寸步难行。而文化方面亦是如此,不能深度了解本土的民风民俗,对于目标人群以及品牌传播便会是很大的阻碍。
二、销售渠道、市场竞争、品牌营销的兼顾与稳固除了政策、人才、文化三方面的外在硬性因素,品牌层面的基建与营销也是关键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品牌销售渠道以及供应链的搭建,如果是以产品+服务为导向的话,那么如何布局销售站点,建立销售渠道便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光有渠道与供应链,品牌没推广出去也依然是棘手问题,而且外来品牌还要面临本土品牌的竞争与打压。
所以于品牌层面,如何融入本土,做好品牌基本的建设便是出海前期要做好准备的落地难题,同时在出海前期品牌也应研究透彻,出海后品牌本身的品类选择,像电子3C、美妆个护、服装等都是海外市场的抢手品类,这一方面品牌应做好选择与取舍。
文章插图
第二点便是模式,是采用国外较火的DTC模式还是选择平台卖家,或者品牌自身做线下基建等等。
第三点便是目标市场和人群,是选择北美、还是欧洲,是选择传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是专注于跨境电商,还是社交媒体+电商一体化,这些都需要品牌出海前期搞明白。
推荐阅读
- 私域化|干货分享︱线下零售新机遇——品牌私域化五步走
- 品牌方|聊控价(一):购买鉴定控价投诉涉嫌违法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反常识|给营销、品牌、市场从业者的4条反常识建议
- 会员店|7个月开六店,盒马X会员店将落户南京,国产仓储式会员制品牌正蓄势发力
- 动效|卡间联动:品牌广告品效双赢的一次成功探索
- 南极人|“掏家底”式购入多个亏损品牌,南极电商斥资5亿做的是亏本生意?
- 说出你的故事|2021年这一年你过得如何?虎年一起参加余额宝“年年有余”活动吧
- 品牌|亚马逊全球开店公布2022年战略:多元化、本地化、品牌化
- 趋势报告|2022年,消费品牌如何把握新的商业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