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便利店还是不是挣钱的行业?( 二 )


02数据,新的“生产资料”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都高举着数字化转型的旗帜,零售可以说已然是走在这支队伍前列的排头兵。据悉,2020年至2026年,全球智慧零售市场预计从27亿美元增长到1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7%,而这种成倍的增长势头背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营数据、用户画像等关键因素的驱动。
1、“货”的数字化,助力门店打造柔性供应链,促进选品优化甚至反向定制。
在订货、选品等环节,传统门店通常会基于历史销售经验及外部市场趋势进行决策,但这种依赖经营人员主观判断的管理方式,难免会因订货过多出现库存积压,或是因需求错配造成商品滞销。诸如此类的损耗不断压缩本就不大的盈利空间,倒逼各便利店加速“货”的数字化变革。
例如,湖南新佳宜在销售预测方面,运用单店单品的算法,以柔性供应链保证商品流通效率,提升短保商品的鲜度与销量;又如wepick超级便利店,基于消费信息沉淀洞悉所在商圈的顾客喜好,以精选的SKU响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诉求;再如便利蜂凭借一份份消费者用嘴吃出来的榜单,快速完成市场调研并用于后续的新品开发……
7-ELEVEn中国总裁内田慎治,也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便利店不是售卖廉价商品的经营场所,而是在商品多到眼花缭乱的今天,通过严谨的选品和创新精神,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闭着眼睛选都能做到样样放心。因此,未来商品维度的考量将不只包含品质上的好坏,还取决于怎样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高效的商品管理以及差异化的商品打造,在满足消费者的同时为门店赢得更好的收益。
2、“人”的数字化,构建多维用户画像,以精准营销提高客单价与复购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便利店报告显示,疫情影响之下,样本企业客单价仍略有上升,从2019年的16.3元/人/单增长至2020年的18.1元/人/单,这也使得门店在面临单日来客数下降带来的压力时,还能力挽狂澜保障营收。
这也印证了一点:客单价以及客单价背后所涉及的用户运营等工作,可能会成为未来便利店抵抗各类风险的一大核心能力,尤其对CBD、园区、学校等封闭场景下的门店而言,追踪、维系好老客更将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而当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品牌,意识到了用户运营的重要性,超七成企业通过建立会员体系不断扩大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并借此使会员客单价较非会员提升约五成。不妨来看看已在华全面盈利的罗森这一题如何作答。
目前罗森在国内有1460万会员,通过大量消费数据分析,其能得到细颗粒度的用户画像用于营销策划,例如将会员的年龄、性别作为横、纵坐标轴,让不同象限的人群与IP形成映射,借助“IP组合拳”高效、广泛地触达更多兴趣圈层,成为拉新、促活、变现兼具的一大抓手。
当然,用户运营是一门复杂而开放的学问,除了从消费数据中推断各类静态标签用于客群管理之外,也有不少企业采用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方案,帮助其获悉顾客逛店轨迹、停留区域、区域停留时长等,进一步丰富动态标签,以全方位的了解让营销“直击靶心”。
无论是“货”的数字化,还是“人”的数字化,本质都是从需求出发进行更科学的决策,让算力来配合人力,让理性来支撑感性,实现效率的提升和销量的增长。
03体验,当代“消费密码”《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还提到,59%消费者认为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购买一种服务和体验。随着消费理念转变,人们将不只关注商品本身,也开始关注商品带来的情绪认同、购买场景下的感官体验等等,以或新奇、或温馨、或有趣的感受牢牢抓住顾客注意力,成为撬动潜在消费行为的新支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