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要创立秘密立储?到最后又为何名存实亡了?(图)

很多人都不了解秘密立储的事情 , 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
有人说清朝皇帝的能力 , 就像过山车:康熙比顺治强 , 雍正比康熙强 , 然后就是乾隆不如雍正 , 嘉庆不如乾隆 , 嘉庆以后 , 就是黄鼠狼下豆鼠子 , 一辈不如一辈了 。
也有人说清朝之所以出现这种过山车 , 始作俑者就是雍正皇帝 , 他要为清朝皇帝能力下降负主要责任 , 因为是他制定的一项制度 , 让清朝从乾隆开始没落 , 到后来一溃千里不可收拾 。
从1735年10月8日到1850年2月25日 , 清朝一直在执行一项制度 , 这项制度把封建皇权推向了极致 , 而关于这项制度利弊的讨论 , 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定论 。
【雍正为何要创立秘密立储?到最后又为何名存实亡了?(图)】熟悉清朝历史的读者都知道 , 在这两个时间节点上 , 驾崩了两个清朝皇帝 , 他们分别是清世宗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和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他们另外两个称号 , 大家更熟悉:雍正皇帝和道光皇帝 , 这两个皇帝有一个共同特点 , 那就是都比较勤政节俭 , 他们不同点就是一个很受后人称道 , 另一个经常遭人吊打 。
咱们今天说的这项制度 , 就是雍正皇帝创立的“秘密立储” , 从1735年雍正驾崩时正式开始执行 , 到1850年是最后一次执行——其后的皇帝不是只生了一个独苗 , 就是颗粒无收 , 立储已经毫无秘密可言 。
纵观清朝从后金算起的二百九十六年 , 立储制度大致有三种:从清太祖努尔哈赤钦定的“八贝勒”推选 , 到康熙前期的嫡长子继承 , 再到雍正的秘密立储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有皇位继承权的人越来越少 , 决定皇位传承的拍板这也越来越少 , 最后干脆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 直到皇帝驾崩那天 , 才知道谁是继承人 , 在此之前 , 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
其实雍正订立秘密立储制度 ,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他是被九子夺嫡骨肉相残吓怕了 , 生怕后世子孙也像他一样遭受这种过五关斩六将的磨难 。
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 , 雍正龙椅刚刚坐热乎 , 就急忙召见王公大臣 , 亲笔写下了皇位继承人的名字 , 并且当着大家的面密封好 , 放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雍正一边看着大内侍卫往匾额后面放密函 , 一边跟大臣们开玩笑:“这个匣子 , 可能要在这后面放好几十年吧?”
雍正为何要创立秘密立储?到最后又为何名存实亡了?(图)
文章图片
雍正没想到的是 , 没用几十年 , 连二十年都没用上 。1735年 , 也就是雍正十三年 , 这个匣子就打开了 , 因为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 这项秘密立储制度就算正式实施了 。
之所以说秘密立储制度是从1735年10月8日开始实施 , 是因为即使到了那年10月7日 , 这个制度还是可以被雍正取消的——在清朝 , 皇帝权力已经大得没有任何制约 , 这一点可比受太监和文官夹板子气的明朝皇帝幸福多了 。
放下明清两朝皇权对比不说 , 咱们还是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个秘密立储制度 。
一、秘密立储制度的产生背景
可以说雍正是清朝皇帝中的佼佼者 , 在勤政和反贪方面 , 无人能出其右 , 但是他荣登九五 , 走过的路 , 已经不能用艰难坎坷来简单形容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