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要创立秘密立储?到最后又为何名存实亡了?(图)( 二 )


康熙皇帝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 , 所以他既不像其曾祖祖父那样尊从八贝勒推举 , 也不像父亲那样选一个可能长寿的儿子接班(玄烨之所以被选上 , 是因为他出过天花 , 不会夭折) , 而是要一心复古 , “立子以嫡以长” 。
但是康熙十分看好并极力培养的嫡长子胤礽好像不太争气 , 或者是急于接班 , 或者是干不过一个大哥十多个弟弟 , 反正胤礽的名声不太好 , 最后康熙失去了耐心 , 两次废储 , 让太子之位虚悬 , 这才有了九子夺嫡 。
雍正能从九子夺嫡中胜出 , 也是费尽了心力 , 可不像他说的那样恬然淡漠——这倒不怪他贪恋权力 , 毕竟皇权的诱惑 , 是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抗拒了 。
雍正即使坐上了龙椅 , 也感觉明黄坐垫下面有锥子: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梗着脖子不服气 , 斯斯文文的三哥胤祉眼珠子乱转 , 不敢公开硬顶 , 就在脚下使绊子 。
雍正十分清楚:九子夺嫡时结下的冤仇 , 几乎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 自己就是封他们亲王双俸也无济于事 , 因为即使拿十倍俸禄 , 也不如自己给别人发工资的感觉爽 。
兄弟成仇 , 是雍正挥之不去的阴影和难以言说的隐痛 , 更倒霉的是 , 他的嫡长子只活了八岁 , 在康熙四十三年就夭折了 。剩下的弘时弘历弘昼 , 都不是嫡子 , 所以立嫡肯定无从谈起 , 要是立长 , 弘时又比弘历大 , 这就难办了:康熙老爷子就是因为喜欢小弘历 , 这才把大位传给了自己 , 而且他老人家好像也暗示了让我传位于弘历 。
雍正很为难:想立弘历为太子 , 可是他既不嫡也不长 , 要是学曾祖那样搞一个八贝勒推选 , 老八他们给我选出一个窝囊废来咋办?
雍正为何要创立秘密立储?到最后又为何名存实亡了?(图)
文章图片
八贝勒推选搞不得 , 立嫡立长搞不成 , 雍正只能另谋出路 , 这出路就是秘密立储 , 我弄一个天不知地不知人不知只有我知的诏书 , 这样就能避免兄弟相残 , 也能断了那些朝秦暮楚的王公大臣的念想 。
于是《清史稿·世宗本纪》留下了这样的记载:“雍正元年八月甲子 , 召王大臣九卿面谕之曰:‘建储一事 , 理宜夙定 。去年十一月之事 , 仓卒之间 , 一言而定 。圣祖神圣 , 非朕所及 。今朕亲写密封 , 缄置锦匣 , 藏于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 诸卿其识之 。’”
由此可见 , 秘密立储制度 , 与后来的胤禩胤禟胤?非暴力不合作无关 , 因为这件事是雍正刚一即位就办成了 , 那时候老八他们表面上比较恭顺呢 。
我们可以说雍正建立秘密立储制度 ,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甚至他可能早就知道了康熙一定会把大位传给自己 , 没准儿这主意就是康熙帮雍正想出来的 。
那么雍正这条秘密立储妙计 , 真的很妙吗?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
二、秘密立储制度与八贝勒推举制和嫡长子继承制的对比
秘密立储制度 , 真的避免了皇子之间同室操戈了吗?恐怕未必 , 因为《清史稿·列传七》还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弘时 , 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 , 削宗籍 , 无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