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何要创立秘密立储?到最后又为何名存实亡了?(图)( 三 )


那么弘时为什么要被“开除家籍”呢?原因只能有一个 , 那就是触碰了雍正皇帝的底线 , 而这底线是什么 , 读者诸君心知肚明 。
有学者提出 , 秘密立储让内定的太子人选缺乏历练 , 仓促继位 , 很难一下子掌控朝局 , 这就不如众人推举的“贤能”更有优势 。还有学者提出 , 秘密立储实际是“立长”“立贤”之外最不可取的选择 , 这叫“立爱” 。
甚至还有学者指出:不立长不立贤而立爱 , 这种没谱儿的事 , 袁绍就干过 。雍正搞的这个秘密立储 , 并不比袁绍高明到哪去 。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来进行一番比较了 , 关于八贝勒推举 , 《清史稿》的记载是“太祖以上(皇太极)为和硕贝勒 , 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为四大贝勒 。太祖(努尔哈赤)崩 , 储嗣未定(没有指定继承人) 。代善与其子岳讬、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 , 与诸贝勒议请嗣位 。上辞再三 , 久之乃许 。”
而《清朝全史》则有另外一种说法:努尔哈赤临终前安排了多尔衮继承汗位 , 因多尔衮年幼 , 以大贝勒代善摄政 。但是努尔哈赤死后 , 诸子未遵遗命 , 皇太极在代善等大贝勒支持下夺取了汗位 。
不管怎么说 , 这两本史料都记载了同一件事:继任皇帝是谁 , 先帝说了不算 , 太后说了也不算 , 真正说得算的 , 是王公大臣 。
雍正为何要创立秘密立储?到最后又为何名存实亡了?(图)
文章图片
八贝勒推举制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大人(贝勒的本来就有大人的意思 , 不是皇子也能称贝勒)们想自己掌权 , 那就可以推举出一个窝囊废来当大汗(后金称大汗) , 如果贝勒中有一个人兵多将广占有绝对有事 , 那他就可以凭暴力上位 。
雍正最不能接受的 , 就是王公大臣或贝勒推举制 , 因为这种事情康熙搞过一回 , 那时候大家选出来的是皇八子胤禩 。要不是康熙一票否决 , 胤禛也就没有机会被称为雍正皇帝了 。
雍正当然不会说自己的能力威望不如八弟 , 他只能认为是胤禩使用了收买手段贿选——很多时候 , 臣民的选票 , 是可以用金银收买到的 。
至于嫡长子继承制 , 就不用多说了 , 很多时候 , 即使嫡长子是一头猪 , 皇冠也只能戴在猪头上 。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 在晋朝表现得最为明显 , 司马衷就是个白痴 , 但他是现存的嫡长子(他哥哥司马轨两岁夭折) , 所以不管是不是白痴 , 皇帝就是他了 。
八贝勒推选和嫡长子继承虽然各有弊端 , 但也不能证明秘密立储就有优势 , 因为秘密立储仅凭皇帝个人好恶 , 难免会出现偏差 , 而康熙放任诸子夺嫡 , 也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意思 , 胤禛参与了比赛并且跑赢了 , 这说明这种赛马形式 , 是有可取之处的 。
如果皇帝是一位英察之主 , 秘密立储倒也无可厚非 , 可是一点老皇帝昏聩 , 选了一个马屁精出来 , 那结果可就大大地不妙了 , 比如道光皇帝旻宁的第四子奕詝 , 明显不如第六子奕訢 , 但是奕詝有个好老师 , 教导奕詝藏拙而忽悠了道光 , 这才有了苦命的咸丰皇帝 , 奕訢则成了救火队员“鬼子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