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都知秦国最终胜六国,可看过商鞅“垦草令”后,你还愿生活在秦吗?( 二 )


第十七条,加重关口、集市上的商品税收 。
第十八条,要求商人家中童仆都必须到官府登记注册,根据商人家中人口数量向他们摊派徭役 。这么一来,农民负担就会减轻,而商人负担就会增加 。农民负担轻了,就不会挨饿,会更加积极地从事农业生产 。以上两条都是抑商的重要举措,那些来往秦国的商人们谁会舒心接受?
第十九条,所有粮车载重必须登记注册,农民运送粮食时不准花钱雇别人的车,更不准回程时装载私人货物;如此一来,运粮车必然来去迅速,不至于耽误农时 。
第二十条,不准替罪犯求情,不准给罪犯送饭吃 。罪人没了依靠,犯罪行为就得不到鼓励,农民也就不会受到危害 。农民不受到危害,那么荒地也就能得到开垦了 。
商鞅|都知秦国最终胜六国,可看过商鞅“垦草令”后,你还愿生活在秦吗?
文章图片

通观《垦草令》二十条内容,名为“垦草”,实质是对秦国社会阶层秩序从上到下的一次重大变革:底层的农民不得迁徙,不得私斗,犯罪要连坐,专心务农、勇于作战则可得到奖励;不从事生产、依仗学识四处游说的士人们想在秦国生存,要么离开,要么老老实实地回家务农;在众多的抑商政策之下,多数商人都将无利可图,被迫回归农业生产;至于卿大夫与权贵阶层,因为不能雇佣僮仆,嫡子之外的儿子也必须和普通人一样服徭役,很多时候也必须自食其力…… 。富贵者无功,必令其穷;贫穷者耕战有功,必令其富,这就是商鞅变法的核心指导思想 。
以此而言,《垦草令》中的许多法令,不但剥夺了天下人的部分自由与权利,更是触动了众多既得利益阶层的奶酪,甚至很多法令本身根本都不合情理 。表面看来,这样的变法必然会遭到绝大多数人反对,基本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失败的风险却极高 。从后续历史发展来看,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如此 。法令中有要求废除旅馆,可后来商鞅逃亡时也投宿旅馆,说明这项法令应该是被迫终止了;又如重农抑商的各项法令,后世商人吕不韦不但能频繁出入秦国、甚至还当上了相国,说明这些法令也没能彻底执行 。
商鞅|都知秦国最终胜六国,可看过商鞅“垦草令”后,你还愿生活在秦吗?
文章图片

既然如此,为什么商鞅变法整体还是大获成功了呢?
新法公布后,不但秦人投诉不断,连太子都率先犯法 。可商鞅却不畏强权,断然对太子太傅与太师分别施以劓刑和墨刑,以惩戒太子,确保新法得以落实 。新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很多人纷纷改口称赞新法,可商鞅却称他们为“扰乱教化之人”,将他们全部迁徙到了边境之上!对商鞅而言,“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以与乐成”:百姓只需执行新法,根本不需要参与讨论!
高压之下,这部充满争议的新法终于在秦国全面推广开来了 。
尽管新法存在种种弊端,但其中却蕴含着打破固有阶层秩序、鼓励底层百姓通过耕战赢得向上发展空间的核心思想 。西周时起固化了数百年的社会等级秩序,在商鞅变法之后,看到了崩塌的希望:后世秦国公子樗里疾亲赴前线作战,有了功劳才得以晋升;毫无背景的平民白起,却因赫赫战功而逐步踏入了上流社会 。这种巨大变化,就源自于商鞅变法 。因此,虽然新法确实存在种种不合理之处,也剥夺了部分人身自由与权利,却赢得了秦国底层百姓的广泛支持 。因为,比起商鞅变法限制的那些自由与权利,数百年的阶层固化给底层百姓造成的痛苦更加令人绝望 。
商鞅|都知秦国最终胜六国,可看过商鞅“垦草令”后,你还愿生活在秦吗?
文章图片

商鞅变法十年后,秦国路不拾遗,人人富裕,连深山老林里都没有盗贼;百姓奋勇为国作战,却不敢私自斗殴——秦国的崛起,已势不可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