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掌财社:亚马逊“封号”余震:留下还是出走?数万跨境卖家绝处求生( 四 )
数据显示,2017至2020年三年间,亚马逊中国卖家占比逐年增加,由23%升至42%。在中国跨境电商里,广东卖家占到70%,而这当中的50%都来自深圳。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从新业态到新常态—2020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趋势报告》亚马逊全球开店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谷歌&德勤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曹钟雄认为,伴随着越来越大的卖家规模,中国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的此类违规行为引起了美国监管部门的注意,相关部门也在倒逼平台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亚马逊自身或许也有“清扫门户”的内在需要。
根据亚马逊7月30日公开的监管备案文件,7月16日,卢森堡国家数据保护委员会裁定亚马逊对其用户数据保护不力,违反了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由此对亚马逊处以7.4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57.29亿元)的罚款,刷新了全球科技巨头在数据隐私保护领域的罚款纪录,也是欧盟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关于数据隐私侵犯的罚款。
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正面临至少12项反垄断调查。而“独霸大量敏感个人信息及相关市场数据”则成了悬在亚马逊头上最危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反垄断造成的巨大压力让亚马逊不得不再次正视自身合规经营的问题,整治平台不良风气仅仅是第一步。”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这是亚马逊此次大规模封杀中国卖家的核心原因。
但有人质疑:在封号事件上,亚马逊是完全出于公正且毫无私心的吗?尤其是超过5万这样的巨量中国卖家被封号,其间是否存在“误伤”?
王馨认为,“亚马逊基于自身平台规则封杀中国卖家,规则本身是否公平、清晰,执行规则时有无选择性执法,以此打压中国品牌等问题,仍然值得关注。”她称,“亚马逊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或许很难服众。
值得注意的是,欧委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多次对亚马逊展开反垄断调查。2020年11月,其发现亚马逊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使用第三方卖家的数据,为自己的直营产品牟利。此外,亚马逊还面临同时作为商家和平台所有者的双重身份所引起的潜在冲突的调查。
王馨告诉采访人员,一直以来,亚马逊大规模封杀中国卖家都有“策略性封杀”嫌疑。“即(封号)集中发生在大促前。这次是始于Prime Day大促,往年在‘黑五’以及圣诞节前后。被封的卖家想要解封账号,通常需要1至3个月,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错过了各个大促销售旺季节点。”
事实也印证了她的判断。“这次我们发现,铺货型卖家几乎没有损失,被封的往往是品牌卖家(即俗称的‘精品卖家’)。其前期花费巨额成本为大促或新品上市进行引流,但因封店事件影响,消费者在购买时只能另做选择。如此一来,背后牵扯到的往往是巨额的利润。”
王馨称,“近几年,亚马逊根据第三方商家销售火爆的品类,会有针对性地推出自营品牌。”据公开报道显示,2009年,亚马逊推出了自营品牌业务“AmazonBasics”,这些自营品牌无固定类目,主打高性价比。得益于亚马逊自身强大的流量、成熟的供应链开发,AmazonBasics的品类扩张速度和销售成长都很快。
根据Quartz的数据,AmazonBasics 2013年产品数量为252个,到2019年,已上升到1700+个。据美国投行SunTrust预测,亚马逊自有产品业务在2018年为公司创造了75亿美元的收入,这个数值在2022年将增长到250亿美元。
推荐阅读
- 德国|谷歌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向德国反垄断机构妥协
- 从业者|这行成为“香饽饽”?“懒人经济”时代来临,大批从业者月入万元
- 出版商|谷歌向德国反垄断部门妥协 拟从搜索结果中删除新闻服务
- 数字经济|中国数字经济2021年度盘点与2022年度预测
- 工业区|搭平台“找朋友”,让企业间擦火花嘉定全流程服务在线新经济企业
- 总结|敦煌网发布2021跨境总结:“节庆聚会”、“居家经济”轮番引领海外消费
- 印度竞争委员会|印度竞争监管机构对谷歌展开调查,与新闻聚合服务有关
- 文娱|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文娱领域市场经营活动专项治理
- 消费者|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用数据为消费者画像
- 互联网企业|展望2022:平台经济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