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型产品”不好做,细数“共享衣橱”落幕的六宗罪( 三 )


高端的定位,还是终究束缚了自己。对于大部分消费者,买得起的不会去租,买不起的有高仿,总之,“租”在中国人的基因里面本身就认同度不高,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奋斗一生只为一隅。
四、四宗罪:个性化VS标准化,败租衣服穿,天天穿新的,天天穿好的。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口号是人喊出来的,需求也是有的,但是对于创业,是否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始于需求,终于服务。共享电单车和共享充电宝行业中有头部企业活下来并走到上市阶段,主要是由于骑行和充电是用户的刚需,而且产品也容易标准化。
服装属于非标品,个性化需求强。服装的款式繁多,同一款式还分不同的尺码和颜色,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大量SKU。
这就意味着共享衣橱从调查市场、选品、备货、库存等方面都要提高大量的精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背后,是持续的金钱输出。
共享单车|“共享型产品”不好做,细数“共享衣橱”落幕的六宗罪
文章插图
图片:衣二三多品类sku
共享衣橱的创始人刘梦媛曾在采访中透露,“(对一个品牌来说)传统渠道一个季度能掉50%的货就不错了。剩下来的货就得靠打折,否则顶多只能收回成本,就要过季了。”
而衣二三等共享衣橱的出现,恰恰就解决了品牌商对于服装积压的焦虑。而现在看来,流转率不高的衣二三只不过把从传统渠道里积压的货拿到自己的仓库积压,以他人之忧为忧。
由低流转率引发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背离了共享衣橱的发展逻辑。共享衣橱本身想打造的就是一个“云端”的衣橱,利用互联网的数字化,系统管理与调配资源,提高闲置衣物的利用率。
但是,在高个性化要求和低流转的现实双重挤压下,企业显然不堪重负。当标准化与个性化相互碰撞的时候,至少从共享经济的赛道来说,目前标准化略胜一筹。
五、五宗罪:管理不合规,消费体验差共享衣橱本身就是一个前期烧钱的项目,当项目自身没有造血能力时,资本总有烧光的一天。那么,没有钱了怎么办?那就只能牺牲一部分的消费者体验和运用一下互联网专属的“霸王条款”。
持续经营亏损暴露的管理问题也由经营方向终端消费者蔓延。
共享单车|“共享型产品”不好做,细数“共享衣橱”落幕的六宗罪
文章插图
图片:衣二三官网投诉
2018年10月,衣二三被曝出在未提前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单方面修改协议内容,以至于之前平台所承诺的“每月衣箱无缝衔接”、“会员特权”等承诺无法兑现,而衣二三给出的回应是,旧规则成本太高,难以获利,且今后都会按照新规则执行。
随后,衣二三因单方面修改协议内容侵犯消费者权益,被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行政处罚。
此外,从2019年至2021年,多家消费投诉网站先后曝光了衣二三“自动扣费”“会员自动续费”“售后退款困难”等问题,导致衣二三出现了大规模的用户退潮。
这样的问题在共享经济赛道并非独有,曾经的共享单车龙头ofo小黄车也难逃高开低走的命运,留下一片狼藉,直到现在,还有1500万的ofo用户押金退还仍在持续,轰轰烈烈的资本燃烧过后,终究需要消费者买单。
六、六宗罪:疫情黑天鹅如果说内因导致了资本离场,那么外因则加剧了赛道的坍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是压垮衣二三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6万亿元,较上年减少2313.07亿元,同比下降11.3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