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李泌历经四朝,为何皇帝们对他始终信任?李泌: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三 )


一席话让唐德宗面红耳赤 , 最后否决了割让西域 , 只是象征性地给了吐蕃大军一些财物 。但是此举也激怒了吐蕃大相 , 此后不久就发生了吐蕃大相截杀唐朝使节的行动 , 从此吐蕃和唐朝的面子关系彻底的破裂 。
此时唐朝内有藩镇 , 外有吐蕃的大军威胁 , 形势严峻 。唐德宗束手无策 , 而李泌认为朝廷目前的困局应该先解决外部吐蕃对首都长安的威胁 。不然每年在陇山一带唐军十几万人防备吐蕃 , 耗费巨大而且效果不显 。
藩镇虽然跋扈骄横 , 但是实际上暂时都没有取代唐皇室的野心 , 只是想保有自己的独立王国的地位 。
李泌开始出手了 , 这是个高瞻远瞩的天才战略构想 , 以天下为棋盘 , 各国为棋子来博弈 。李泌布下精妙的手筋 , 构建了被后世称之为"贞元之盟"的反吐蕃联盟 。
其核心战略就是北联回纥 , 西和大食 , 南结南诏 , 共制吐蕃 。
这在当时算得上是顶级的国际战略 。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利用其余三国和吐蕃的矛盾关系 , 多方共制吐蕃 , 从而缓解唐王朝边防上的压力 。集中精力处理内部藩镇问题 。
李泌|李泌历经四朝,为何皇帝们对他始终信任?李泌: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文章图片

贞元之盟
但是 , 这个战略一开始在唐德宗那里被卡住了 。原因就是北联回纥上面 , 唐德宗李适在当太子的时候被回纥的牟羽可汗折辱 , 一直引以为耻 。虽然此后牟羽可汗的母亲向李适赔罪 , 但是这个梁子也结下了 。
不久 , 合骨咄禄可汗杀了牟羽可汗自立为回纥之主 , 多次派人向唐王朝请求称臣和亲 , 但是唐德宗一直装聋作哑不闻不问 。
一听李泌说要联合回纥 , 唐德宗的头摇的飞快:"这事留给朕的子孙去做吧 。朕活着一天 , 此事断不可为 。"
李泌先后劝解了十几次 , 没有效果 。李泌也急了 , 就一直对德宗死缠烂打 , 最后李泌索性以辞官相要挟 。
德宗这才害怕了 , 好容易把这个老祖宗请来镇场子的 , 他要是走了自己不就完犊子了 。于是唐德宗最后勉强答应了回纥的和亲 。
回纥合骨咄禄可汗很是高兴 , 他上书唐德宗:"昔为兄弟 , 今为子婿 , 半子也 。若吐蕃为患 , 子当为父除之!"随后回纥大军大举南下 , 在河西、西域开始和吐蕃开展连番的争夺 。
不久后 , 大唐先后和黑衣大食(由海路前往)、南诏也达成协议 。针对吐蕃的四国联盟正式形成 。从此吐蕃开始疲于奔命 , 左支右挡的与回纥 , 大食展开连番大战 , 也无暇顾及对大唐的侵扰 。大唐陇山地区防线的压力骤然缓解 。
唐廷得以腾出手来 , 专心于对付藩镇 , 此后迅速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局面 。李泌可谓是居功至伟!
结语:
公元789年三月 , 李泌在长安宅中去世 , 享年六十八岁 。唐德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傅 。
李泌的一生 , 历经四朝几起几落 。
从玄宗一朝的聪颖早慧到肃宗一朝的主理军机 , 
从代宗一朝的避世归隐到德宗一朝的力挽狂澜 。
他几次都是"权逾宰相"而从不越位 , 功成名就后又悄然归隐 。
即无得意时的再往 , 也无落魄时的潦倒 。正如他少年时所说:"静若得意 。"
在一般人看来被迫离开了权力中枢就意味着下台了 , 再无此前的风光 。但李泌却与此相反 , 越离开越潇洒 , 他事了拂衣去 , 深藏功与名 。"潜遁名山 , 以习隐自适" , 在名山大川深处做他的隐士 。所以人们常常感叹于李泌于静中的得意 , 感叹于他的淡泊明志 。却始终无法学习到他的原因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