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B端产品的用户满意度真的有价值么?

编辑导语:B端产品进行用户满意度量化,存在价值是什么?对于用户满意度,我们能够如何随机应对?对于B端产品的用户满意度疑问,作者展开了以下探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产品|B端产品的用户满意度真的有价值么?
文章插图
之所以这么问,是楼主最近接了个新业务,主营范围就是“用户满意度”,且不是某个产品的满意度,是管理整个集团的数字化满意度。即横向拉通所有下属(数字化产品相关的)部门,完成用户满意度的常态化落地及考核。
那么灵魂一问来了,B端产品的用户满意度真的有价值么?
我想明白了一些,也仍不太明白一些,希望抛砖引玉,请各位大佬来指导下意见。
一、用户满意度所指的“用户”是谁?在产业互联网企业里,往往B端产品的需求来源首先是管理者,其次才是使用者(一线操作者)。管理者和实际使用者有着巨大的认知维度差异,往往也不是一拨人,如果一概而论,势必会影响用户满意度结果,且产品部门也不一定认同该结果。
二、用户满意度的对象集团要我们围绕开展的用户满意度指的是谁?
是使用者。就是终端用户,那群被管控着甚至对数字化产品不胜其烦的用户。
【 产品|B端产品的用户满意度真的有价值么?】毕竟,企业的数字化在最初时,总是给一线人员增加工作负担且不得不用。
认准了目标用户,我们在和各部门老大沟通前,又缕清了各方的利益关系,希望让各部门认同这个事,开开心心的合作,而不是强制性的“管办”。
三、用户满意度开展的目标从集团角度讲,这个事有三个目标:

  • 统筹各部门满意度工作,帮助部门形成常态化满意度调研。
  • 帮助各部门提升满意度,从而提升集团的数字化整体满意度。
  • 提升满意度评估的效率、数据客观性并有效代表产品价值。
四、用户满意度工作的作用对各部门来讲,针对用户的满意度工作的四个作用:
  • 确定影响满意度的关键性决定因素。
  • 测定当前的用户满意度。
  • 发现提升产品/服务的机会。
  • 从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中寻找解决用户不满的办法,为管理者提供建议。
但是沟通中发现,很难改变部门老大的惯性思维,毕竟他们认为客户爸爸是业务方(即提需求的管理者,实际上这拨人确实有“生杀大权”)。认为自己是项目制,而不是产品制,无需对用户负责。
那么顺着他们“向上管理”的思路切入,这事有什么好处呢?
1. 管理客户预期(客户指提需求的管理者)以用户满意度为抓手,阐述业务方与使用者的期望差异,业务方的满意度关系到部门的业绩成果,用户满意度关系到集团对部门的绩效考核,都是有可能卡脖子的地方,那就未雨绸缪,适当降低客户的预期。
2. 产品成果汇报汇报里只有生硬的运营指标数据,没有用户的真实反馈,实在没说服力。哪怕年终考核的用户满意度分数低,部门也是可以从进步程度来标明全体成员在关注用户体验、努力提升用户满意度。
疏通了了各个产品部门,还是有个问题萦绕心头:
B端产品很多是管控型,对用户来说是被迫使用且极有可能增加负担的,并不符合我们常说的B端产品价值““提效减负”,那么被管控者的满意度是否有调研价值?
我想,可以从三个角度探讨下:
对用户来讲,填写目的要么是纯吐槽,要么是希望解决问题。
对产品部门来讲,从两个维度来分析:
调研结果是否真实有效:真实有效的概念就是是否能从用户口中得到正面答复。
理论上,作为企业内的职业人,在用户满意度调研中的回答大部分是理智的,比如从调研的满意度指标来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