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互联网人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掌握职场主动权( 六 )
文章插图
跟平台建立信任关系我们是可以获取到很多有利信息的。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就有很多的场景可以让大家的知识产品发挥价值,我们的社区分为内容、产品和服务三大板块,每个部分的可发挥空间都很大。
内容端门槛最低,很多的文章都可以在这里发布,除此之外一些活动讲座、全国各地举办的沙龙、行业峰会、产品设计大赛等也都集中在这里,再然后一些优秀的同学可以在这里就用户的提问发布个人回答。
产品端则包含了我们的大师课程,大量的授课老师可以在这个平台去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有会员、企业培训两大块,同样需要一些行业专家去提供相关服务。
所以你能够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这里还只是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为例,那还有很多场景和平台,包括大家自己能够去拓展的一些地方。
关于如何将专业经验转化为知识产品,进而打造个人品牌,除了前面讲到的定位、产品矩阵以及渠道管理三大点,最后一点就是要长期坚持。
品牌不像我们去做一个项目,可以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它做成,它是需要去长期坚持、不断更新的。这里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些技巧,包括选题、思维框架和日常积累,这三个部分是相辅相成的。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需要持续地进行选题工作,以保证持续的输出。选题通常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热点事件,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可以去思考剖析;二是案例,在各种知识框架和不同的行业场景下面,我们可以对案例进行不同的拆解,然后提取高价值的信息,就像我们前面举例的大数据猎人,他就是拿大数据在不同行业场景里去不断地进行拆解;三是知识,像产品和运营这一块都会有一些方法论,还有一些行业新知识,这些东西你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进行二次输出。
其次我们要形成系统的思维框架。对于持续性的输出,每一次都从零开始的话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形成自己领域的知识体系框架,像我们去拆解案例,案例底下会有产品或运营的一些知识体系的。
最后是日常积累。我们要有自己的一个获取高价值信息的渠道,形成自己的信息库,比如说热点,像我们日常就需要知道跟产品、运营有关的热点在哪里能关注到;然后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日常看到一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图片或者视频素材就随手把它保存起来;再一个是灵感库,我们可能不定期迸发出某些灵感,这些也要随手记录下来。通过这些日常积累,当我们去输出我们的知识产品的时候,就能够更快速更高效。
像我们起点学院的老师就说,大家会有个特别大的难题,当他发现他要进行输出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案例,因为要把一些方法讲好、讲清楚是需要借助案例去辅助说明的,但平时却没有习惯去随手保存、记录案例。虽然说我们在输出的时候是要去做脱敏的,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通常来说不要直接把公司的数据直接划出来,除非这个项目已经完完全全结束了,或是过去一段时间了,已经不存在所谓的敏感信息了,否则很容易惹是非。
三、个人职场品牌打造的典型案例及常见问题
文章插图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个人职场品牌打造的典型案例。
第一个是Blues的案例,如果你在起点学院听过课或者有去关注他的公众号的话可能就有了解过他。最早的时候他每天都坚持写公众号,虽然早期的文章质量可能不是很好,但他持续地去输出。因为他比较早就开始做自媒体去写作,所以吃了一波红利,聚合了一大波关注他公众号的人,也都是产品人、运营人。在这个情况下出版社找到他,于是他组织了一批行业里的朋友共同写了两本书,就是《产品前线》和《运营前线》,算是早期的产品和运营书籍了。
推荐阅读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向海龙|百度前搜索总裁加入传音,担任移动互联总裁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中消协|8点1氪丨肯德基客服回应盲盒被中消协点名;微信灰测“朋友圈折叠图片”功能;周鸿祎称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
- 盲盒|【黑马早报】周鸿祎称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地产5大家族财富蒸发近3000亿;中消协点名肯德基盲盒套餐;任泽平微博被...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程序员|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美国硅谷很多主力程序员都超过35岁
- 戴志康|对话互联网早期拓荒者:20年间,Loser、颠覆、繁荣的演化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