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互联网人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掌握职场主动权( 二 )


而对于HR或者说你的目标公司来说,他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去认识你,知道你擅长什么。所以我们去打造自己的个人职场品牌其实也是去提升自己的印象能力。当我们往外扩得越大,我们的势能就越大,议价空间相应地也会越大,因为你的可选择性会更多一些。
职场|互联网人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掌握职场主动权
文章插图
既然说到议价,那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企业选拔人才的思维。
企业选拔人才的流程体系是这样子的:
第一一定是内部提升,肯定先看公司内部是否有合适的人能够胜任某个岗位,如果没有那就只能外招。
第二就是找到能带来良好体验、能把这份工作做好的人,这些人可能来源于身边同事或朋友的推荐。
第三就是有信任的人去背书。当我也不认识这样的一些人,那我只能去借助他人的力量,我会默认被推荐而来的人至少是具备一定可信度的。
最后当上述路径都走不通的时候,下一步企业就会去找猎头,或者HR去外招。
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猎头又是怎么找人的?他要怎么才能知道你在某方面是个不错的人选,他肯定也是需要通过一些渠道的。那我们就可以从企业、猎头等的角度去思考怎么选拔人才,然后我们才能在这一切的面前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以及认同我们的能力,这就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在企业内部做提升的话,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腾讯的产品经理能力模型,里面有一项非常核心的能力叫领导力。这项能力在初级阶段并未有太多涉及,但是一旦往上走就有明确的要求了,而且会跟绩效相关联,比如说要求你一定要在内部做过分享,以此进行考核。所以说我们在职场内部想要往上提升也是需要建立起专业的影响力。
那在职场之外还能干什么?我们会看到行业里边的一些大V,或者说一些专家,他们在外面会有什么样的自我呈现形式。
职场|互联网人如何打造个人品牌,掌握职场主动权
文章插图
有几个典型的模式:
第一类是自媒体KOL,这种应该是大家接触得特别多的。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官网上面,我们很多作者其实都是自媒体,有的人可能在某一块做得不错,已经成为一个小有影响力的KOL。
第二类模式是做咨询,比如“在行”就是典型的以个人维度展开的一个咨询平台,当然还会有面向企业的咨询平台。
第三类是这个培训业务,部分同学有去关注一些课程的话就会对这一类有所了解。有的老师会去输出他的一些专业经验,分装成课程。
第四类是出版,也就是图书出版这一块。
在这些模式里面,应该说从上至下它的难度和要求都不一样。
像自媒体,只要你能够做到持续输出,并且输出的东西能够对其他人产生价值,基本上你就可以继续做下去,它的门槛是非常低的。
像做咨询的话,有个很关键的东西就是客户成功案例。不管你是去给个人解决某些领域的一些问题,还是去给企业做咨询,他们都很关心客户成功案例,就是我得知道你的方法是不是可行的?是不是有效的?别人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那培训的话,因为培训和咨询不一样,咨询是一个个案,而培训可能是1v多,在这种情况下也一定会有个很关键的东西,那就是可复用、可拓展,即你的东西在不同的人身上,在不同的行业中,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之下是否可以复用。而且它一定要有交付效果,就是我今天花一个小时时间来听你的课,那我听完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点。
而出版可能第一个要求就会难倒很多人,像我们去跟出版社聊,对方可能会明确要求字数在十万字以上,这个门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另外的话就是图书出版对作者的知识框架和体系都会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整个出版流程中会存在一审二审甚至更多环节,我所接触的一些作者,基本上一本书写下来最短都要三个月,通常都在半年左右。而从作者开始写这个东西到这本书最终上市,前前后后可能都要一年左右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