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的「供给侧改革」


百度|搜索的「供给侧改革」
文章插图
解决用户的问题,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2019 年的年初,我曾经有机会和现任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的沈抖一起吃饭,当时他已经在主抓搜索业务了。我当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搜索看起来也不增长了,甚至还在下滑,该怎么办?」
沈抖当时说了一个逻辑:虽然人们信息获取的习惯在发生变化,比如信息流推荐越来越变得主流,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一个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自主的搜索还是比机器推送更合理。说白了,搜索这件事情,其实是每个人都比较底层的需求。
沈抖认为搜索「是一个被压抑了的需求」,这源于搜索的交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多有明确服务需求的问题没有得到满足。饭局上沈抖说「搜索问题要解决,核心就要解决搜索交付的问题。」而这句话,我发现确实成了百度这几年在搜索变革上的主轴。
后来在 2019 年 5 月,百度搜索公司战略转型为移动生态事业群组(MEG)后,沈抖主导了对百度移动生态的战略重构,逐步搭建了以百度 App 为核心、以搜索+信息流为双引擎、百家号+智能小程序+托管页为三支柱的移动生态布局。
距离那次吃饭,两年过去了,最近我关注到百度 App 又有一些进展和新变化。今年 4 月,百度 App 正式对外宣布品牌升级,新 slogan 为「百度一下,生活更好」,近期又官宣了新的代言人。
站在现在,把这些事都连在一起,我再重新去理解当时饭局中沈抖说的话,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搜索需要一场供给侧的改革。
从「无为」到「有为」在讨论搜索该怎么变革之前,还是要去聊一聊过去这些年,搜索所处的时代之变。更确切地说,是从 PC 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两端的「供需之变」。
早期互联网用户对于搜索的期待,更多的是解决认知问题,消灭信息差,而此时「无为」便是最大的「有为」。当时百度信仰的也是技术中立,以让人们平等方便获取信息为价值。就像李彦宏所说,「你只要能够上网,那么你跟信息的距离就是一样的,是平等的。」
但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变得封闭化和分裂化,原本万维网提供的开放的新知识创造和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被折叠到一个个超级 App 的「封闭花园」中,就像李彦宏之后总结的一样「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开始独立运行,不再依赖搜索引擎。」
这带来两个后果。首先是「供给不足」。搜索的结果的供给显著地减少,这直接导致用户在当时吐槽「在百度搜问题,常常搜不到结果。」
其次是「供需错位」。这些 App 推动了信息分发的方式的变革,而不再只是搜索引擎的「独角戏」,UGC 产生的订阅/关注的用户列表大行其道,算法推荐的信息「投喂」成为了超级 App 的标配,这让搜索引擎在和用户需求之间,出现了「供需平衡」上的错位。
而在这种时代的巨大变化下,用户需求也在经历「消费升级」,用户不仅要「save time」的工具价值,还要「kill time」的内容消费的价值;用户不仅要「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还要百度一下,就直接闭环解决问题。就像 2014 年,李彦宏自己谈到的「用户对于百度的期望发生了变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作用由过去的连接人与信息变成连接人与服务。」
这个时候,如果搜索引擎还想再保证好的搜索交付体验,就要去解决「供需矛盾」,必须从「无为」变「有为」,要做重,也要做深。
从 2009 年开始,百度就开始了一次次尝试。从早期的移动框计算、中间页,到轻应用和直达号,其实是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搜索供给优化」的线:聚焦移动端,试图实现搜索的服务化,建立多元化的收入格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