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复盘:在线教育业务的电商板块的运营与发展( 三 )
我们选择和社群、学习板块做了结合。社群方面,在完成指定的打卡活动后,可以获得玩具的无门槛优惠券;在学习板块加入成就系统、任务系统,并以免费玩具、优惠券等作为奖励,都取得了不错的转化。优惠券是促销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形式,但仍然要注意优惠券获取的门槛不要太低,否则会降低用户的积极性。
除了探索更有效的转化形式,我们还开始了拓展品类,因为已经获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我们选择了儿童绘本这个方向,后续又逐步拓展到母婴用品;后续也开始尝试直播带货、自有品牌的形式,都初有成效。
五、总结说完以上案例,我想在最后总结一下这其中踩过的坑与经验。
1)板块流量十分依赖于主业务的流量增长
这导致板块自身很难找到增长点,我们在主要的业务流程都结合了电商变现的逻辑,但是增长效果甚微。观察同期主业务的增长,也不尽理想。
曾经寻求过电商板块的独立投放,但因为本身是分销的形式,毛利率不高,咨询过公司专业的增长部门,测算后如果投放,很大可能是亏本买卖,遂放弃。
2)错过了可以踏入公域流量的机会
这里要说到我们尝试的直播带货。前期的直播带货是使用「看点」或者「小程序直播」这种工具,面向社群直播,并没有公域流量的进入,把直播带货当成了提高转化率的手段。
后续使用快手、抖音直播后,因为也没有成熟的账号,新号的权重低,直播间的流量也比较少,直播带货此时是我们获取流量的形式,但由于缺少内容的积累,流量获取的难度也很大。
3)错过了视频号的风口
视频号独特的点赞推荐形式,主业务又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社群用户,其实非常适合在社群内做内容的冷启动。视频号可以挂商品,也可以挂公众号的文章链接。
通过在社群内引导用户点赞视频号的内容,可以形成内容的二次传播,扩大商品的曝光,可惜最初因为缺少视频媒体运营方面的人力,暂时错过了这个方向。
4)要建立稳定可靠的运营数据看板
以商品角度,要有商品的曝光量、点击 PV、点击 UV、加购率与支付转化率等数据;以板块角度,页面访问的PV、UV 以及流量的流向等数据……
但前期因为开发人力限制,数据看板搭建得并不完善,也有很多数据误差。很多情况下会通过已有数据和经验猜测,来得出最后结论,总会可能出现偏差。
5)没有搭建内部的客服系统
对于电商来说,只有图片、视频介绍,难以满足用户对商品的了解需求,用户总会有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来咨询,如果没有及时解决用户的这些问题,会降低用户的下单意愿。下单的用户收货之后,发现商品不尽如人意,也会造成退货率的增高。
本文由@白说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 广告|深度|互联网广告的葬礼
- 孙奇茹|淘宝天猫大融合,阿里宣布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新架构
- 淘宝|阿里明确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组织架构,全面聚焦客户体验
- 天猫|「PW热点」阿里明确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组织架构 天猫淘宝大融合
- 复盘|「华楠直播间|2021大复盘」罚款、拆墙、叫停,反垄断大年,哪个巨头最疼?
- 华楠|「华楠直播间|2021大复盘」文娱“缺”,到底“缺”什么?
- 出海|复盘2021年国内手游出海:大厂“吃饱”,中小厂商顺势“带跑”
- 游戏企业|从三个关键词看2021年游戏板块:元宇宙、出海与分化
- 在线教育|数字政府大势所趋,IPTV下一个机会点会是它吗?
- 板块|淘特、淘菜菜用户达2.7亿,阿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