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不惧和Facebook抢地盘,中国社交出海挺进菲律宾( 二 )


他介绍,菲律宾人均GDP跟越南差不多,但它是东南亚最大的劳务输出国,国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第三产业的外汇,但国内消费情况比不上越南,不过单纯从获量来看,它跟越南是相当的。李未也指出,他的产品在中东和菲律宾都运营,虽然菲律宾的DAU是中东的好几倍,但收入远远不敌中东。
出海菲律宾的产品大部分会同步在中东上线,赵斌一位朋友曾经就跟他透露,英语国家的菲律宾,被视为内容的主要输出国,此前,一款兼做中东和菲律宾的产品,其中东收入贡献可以占到一半以上。
那么,纯粹获量不盈利,这个故事有多大说服力?菲律宾到底是跳板?还是走向更大市场的负累?
对于这点,李未告诉志象网:“我觉得很难说,有时候公司决策并不是那么清晰的一件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引导。比如,做点量可以跟当时印度一样,但是收入会很难,那你肯定不想去做。但实际上,经过了一个周期之后,印度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由免费到付费,这个认知其实是有过程的,也有不少产品进去探索,然后时机成熟了,基础建设好点,它的优势就出来了。”
李未的产品是去年疫情期间上线菲律宾的,疫情比较严重时,用户居家隔离,对产品使用时长增加,但负面影响是很多人停工、失业,没有收入来源,付费能力进一步削弱,而人们在娱乐和游戏上的开销,是最容易被优先削减的。
当时,李未算是抓住了TikTok红利,利用TikTok平台的KOL在菲律宾进行营销,据他介绍,当时TikTok没有配置相应的算法对这些营销活动限流,因此投放成本可以控制到很低,他的产品也在早期享受到了这波红利,不过到今年初,TikTok一改以往的策略,开始对广告内容加以限制。
从整个东南亚来看,用户其实是跨越了PC阶段,从接触互联网开始就是用手机,使用习惯也是被美国、日韩等产品培养起来的,包括Facebook、Line、Skype这样的产品就培养起来了,而早期也更加倾向于熟人的实名社交。“所以我认为虚拟的、陌生人社交在东南亚一直是有机会的,在这种社交语境下,它跟熟人社交的具体区别在于:我在不在乎你是谁。”
所以,李未认为,菲律宾其实具有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偏工具性的社交产品的肥沃的土壤,它没有很好的基础去做秀场内社交,比如,菲律宾主流的几家直播平台收入水平,都比上它们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越南的收入。
谁能享受红利?纵观整个东南亚,菲律宾的文化更多元和开放,受西方文化影响大,而加上华人群体破众,市场上的社交产品基本以中国和美国为主。
Facebook系产品在菲律宾占据主导地位。对许多菲律宾人来说,Facebook不仅用于社交网络,而且还作为日常的新闻来源,击败了报纸和广播。
【 挺进|不惧和Facebook抢地盘,中国社交出海挺进菲律宾】不过,尽管Facebook在菲律宾有着极高的渗透率,但它并不具有排他性,其他社交产品正在获得市场空间,尤其是具有强大内容生产能力的产品。
而中国出海菲律宾的社交产品,玩法也花样百出。不仅有直播平台如Bigo Live、赤字城旗下的Mico,同性交友产品Blued,以及主打二次元的社交产品Litmatch、Zaky等等。根据白鲸研究院数据,Litmatch今年6月主要下载来自印尼、泰国和越南,而菲律宾却成为继马来西亚和泰国之后的第三大付费市场。
由于地理位置在东南亚,菲律宾人或多或少比较重视家庭观念,但他们又深受美国文化影响,是处于亚洲和欧美的中间地带。菲律宾也以亲密的家庭关系而闻名。据估计,大约有1020万菲律宾人在海外生活或工作。
然而怎么把这些人跟菲律宾紧密连结?这是本地直播平台Kumu所做的事。Kumu维持7X24小时运营,确保地球上各个时区的菲律宾人都能在这个产品上活跃。目前,Kumu拥有超过 100 万的月活跃用户,其中超过 10 万用户位于菲律宾境外。Kumu据称每天的新用户下载量约为一万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