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系|江湖黑话、学术术语与网络流行语:语言的污染,还是隐秘的反抗?( 二 )


行话与黑话,是贸易通商的两个语言学分支,是商业文化诞下的双胞胎。
而江湖,则因时代的演变,大商人们的渐渐抽离,成为游侠、流氓、小商小贩的主战场。这里“黑话”繁茂生长,一如艳丽的毒蘑菇,外行人根本听不懂江湖人士在讲什么。评书演员连阔如在《江湖丛谈》一书里,谈到清末民初的江湖黑话之“春点”,多达四五万字,几乎可以专门出版一部“黑话辞典”。
既然有黑话,那么是否存在“白话”呢?
显然,权力钦定的主流语系才是“白话”。主流语系是光明的、透彻的、官方的、大规模使用的;黑话则是黑暗的、秘密的、小众的、不被官方认可的。
我们可以看出,黑话之于主流语系,一如黑夜对立于白天,魔鬼对立于天使。这是一种语言学里的二元对立。自有人类史以来,主流语系便一直致力于贬低、同化,甚至铲除黑话的存在,一如庙堂热衷于收编、同化甚至铲除各种江湖势力。
语言是世界的镜像,万物在语言中各居其所。语言亦是一种权力,谁掌握主流语系的传播权,谁便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更大的权柄。英语在世界范围的广为传播,得力于工业革命时大英帝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轰轰烈烈的贸易征服。任何一门语言成为主流语系,事实上兼需获得国家权力的助力。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我们目前使用的普通话,其语音便以北京话为准,而其他各地方言,就此成为主流语系的补充或点缀。虽然方言不曾得到权力的加冕,却在各地民众的唇齿间轻盈流转,一方语言育一方人,人们从出生之初,便浸润在方言的呢喃之中。
然而黑话却仅能在某一特定的暗黑行业内悄然流动,既无法获得权力加冕,亦得不到地方传统的认可。也就是说,所谓黑话,是一种非法且非传统的野草般私密繁茂的话语方式。
这种非法且非传统的话语方式,于诞生之初便意在筑造话语之墙,而非话语之塔。主流语系极尽所能地拓展自身影响力,黑话则竭尽所能地缩减自身影响力。作为一种仅仅是志同道合者互相识别的小众密码,黑话不希望被主流语系的使用者所识别,更不希望被权力破译。
黑话是围绕在主流语系周边的窃窃私语,是江湖上空升起的秘密火焰,是默默流淌的语言暗河。仅语言的交流性质而言,黑话是江湖私铸的话语货币,只流通在特定的人群之间,一旦出圈,便如语言学家雅各布森所言的语言本性——信息交换,即刻阻断且喑哑。
二、新新人类的黑话,是对宏观权力与微观权力的双重反抗如今的互联网,有把“黑话”广义化的趋势。
我们时不时都会在朋友圈看到诸如此类的语言组合:“互联网行业黑话”、“新新人类黑话”、“文科黑话”等。这种将黑话泛化的说法,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先生短篇小说《风波》里的九斤老太。
九斤老太是这样的一位老太太:她的高龄是她最以为傲的财产,她的高龄也是她批评一切新生事物的逻辑制高点。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看到饭前还要吃豆子的女孩子,她会来一句“一代不如一代”;看到不留辫子的男人,她亦会来一句“一代不如一代”;看到出生时比她体重轻的下一代,她更理所当然地来一句“一代不如一代”。反正所有的新生事物,在九斤老太的眼里,皆是代际造成的直线堕落。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语言,只是有的汇入了语言的长河,有的稍纵即逝。被“九斤老太”们泛化的“黑话”,本质上并非“黑话”,而是前文说过的时代行话,或者一种流行于同辈人之间心知肚明的缩略语交流方式。
譬如新新人类的“黑话”,原本是零零后将汉语词组或英语词组,简单地缩减为拼音字母或首字母拼写而已:如“yyds”是汉语词组“永远的神”的缩写,nbcs是英文 nobody cares的缩写,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