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警惕“大数据杀熟”手段变种( 二 )
红包是“杀熟”的新手段之一,有B站up主测试,使用频率不同的两个账号,在同样的红包获取渠道中,老账号获取的红包数额远远低于新用户。另一种套路是,如果用户在将餐品加入的购物车之后,等待一段时间打开外卖平台,将有几率获得数额不等的红包,红包的发放,也许意味着平台对用户迟迟不付款的“催促”。
另一种传统“价格歧视”之外的杀熟手段是各平台会员,会员是一种区别于普通用户的增值服务,平台的会员优惠多体现在购买折扣和专享价格福利,一般逻辑是“买的东西越多,总体花费越少”。然而比较尴尬的情况是,当普通用户表达自己的需求,会员很慷慨的借出自己的会员身份帮助朋友省钱,结果发现会员价比普通价还要高。
“我开通的会员,结果成为人家大数据杀熟宰我的那把刀,而这把刀,是我亲手递给别人的。”有会员表示。
愿意开通会员,意味着用户对平台的信任,而对会员进行价格歧视,是平台对这种信任的枉顾。
易被忽视的“大数据杀熟”手段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包括亚马逊、搜狐视频、百度、腾讯视频、美团点评、淘宝、优酷、爱奇艺、去哪儿、天猫、猫眼电影、淘票票、当当网、饿了么等多家平台均被曝疑似存在“杀熟”情况,涵盖在线差旅、在线票务、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在线视频等多个领域,频繁有消费者投诉称遭遇“杀熟”情况。
在生活方式之外,网络游戏对于玩家的“大数据杀熟”行为,则相对而言受关注较少。这并不意味着其“大数据杀熟”手段的隐蔽,而是多年积累下,用户的习以为常。
当一个用户注册某网游的账号,进入网络游戏所构建的世界中,用户满心欢喜的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对游戏公司来说,他们面对的可不是全新的用户。
得益于网络游戏实名制的推行,用户在注册新账号时需要绑定身份信息及手机号,否则在游戏时长上将受到限制。而当用户填写了相关身份信息后,游戏公司会迅速的调取这个身份信息下的所有可获得信息,技术上称之为UnionID(同一用户不同应用下的唯一标识),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在同一游戏公司下其它产品的游戏日志、在游戏公司自营渠道的论坛乃至用户在游戏内的好友聊天记录等,通过这些数据来快速地给用户打上付费能力及付费意愿的标签。一些“神通广大”的游戏大厂有可能获取跨平台的用户数据,来为“用户画像”的精准度做出佐证。
这一事关“用户画像”的标签对游戏商场内明码标价的商品道具几乎毫无影响,但一些需要概率的抽奖氪金行为,也就是“盲盒”机制,则可能会受到影响。
有游戏从业者透露:“如今抽奖活动的页面都有奖池中相关奖品的获奖概率,但参考性不大。比如一个道具抽中的概率是0.1%,有的玩家第一手就能抽中,而有的玩家需要足足抽中1000次才能获得。极端情况下之外,有的玩家需要氪金100元能够抽中,而有的人需要1000元。造成这种差异,往往取决于该账号的用户标签。
这种机制下,大多数玩家会将自己“抽不中”的行为归结于“人品问题”或自己“脸黑”,戏称自己是“非酋”,相对应的,“人品爆棚”的情况称之为“欧皇”。
这不是单纯的“人品问题”,而是数据作怪。
另一种套路则是玩家运气爆棚,在概率极微的情况下获得了一件好的“装备”,但区别于这件装备获得本身,该装备的强化升级所需要的花费更甚,玩家为了不辜负自己的运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来打造这件装备。
大多数玩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手机银行|漫谈金融产品数据可视化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商家|网购衣服7天内退货被拒,女子多次反映未果,商家晒出数据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