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反垄断阴影下的互联网及未来


社交网络|反垄断阴影下的互联网及未来
文章插图
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的垄断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各个国家的反垄断政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与你分享。
最后,别再说滴滴垄断了。学会一个词就到处用,只会暴露你的无知。
这是一个全球主要国家依次进入反垄断浪潮的时代;以欧洲为起点,逐渐蔓延至美洲大陆和大洋对岸的中国。
在竞争、税务、隐私以及在线媒体领域,欧盟的强硬态度给硅谷科技公司创造了滚雪球式的麻烦:天价罚单不断刷新、FAGA无一例外、数字新规穷追不舍,让欧盟背上了全球科技行业“警察”的恶名。
当“长臂管辖权”这一概念被引入GDPR,甚至引得一国元首亲自下场为科技公司说话,指责欧洲的调查主要是“受到商业利益驱动”。
因为没有足以匹敌FAGA的科技公司,欧盟的诸多举措被蒙上了一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傲慢与偏见。
用官话讲,这叫政治干预和保护主义。
群嘲之下,欧盟立法委员会关于“大型互联网巨头逃脱至少50亿欧元税收”的声音根本没溅起半点水花。
直到2019年,美国国会反垄断委员会启动对FAGA的反垄断调查,从前雇员的证词、内部文件和通讯记录,到CEO们在国会听证会上的记录,再到竞争对手、VC、平台商家、上下游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的反馈。
15个月后,美国司法部正式提起对Google的反垄断诉讼。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并在年底的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50万元的顶格罚单只是序幕。
市场监管总局为阿里开出的182亿罚款更像是悬在其他互联网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反映在二级市场,是投资者对媒体吹风异常敏感,以《经济参考报》一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为代表,不胜枚举。
长期以来,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热衷于向外界传递自己的“强大”。于是我们更多听到“互联网是过去二十年中国最能创造财富的行业”“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市值最大的中国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估值最高的中国公司也是互联网公司”。
实际情况却是:相较于全球市值排行榜上硅谷科技公司一枝独秀的盛况,中国上市公司市值TOP 10分别是:台积电、腾讯、阿里巴巴、贵州茅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宁德时代、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国平安。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反垄断都盯上了科技公司——无论政策,还是舆论。
既如此,让我们回到最初也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判断大公司们是否垄断,以及他们将会面临怎样的未来。
一、那些想做“水电煤”的公司们要小心了2012年,阿里率先喊出“移动互联网是基础设施”“要做电子商务‘水电煤’”的口号。
彼时,互联网的田野上遍地是希望:张一鸣还很喜欢在微博上分享创业初期的思考和感悟;饭否上的张小龙不爽时也会说几句垃圾话;已经回国创业八年的王兴,面对采访人员的尖锐提问,不过笑着回一句,摔倒也是一种前进的方式。
而手淘的关键人物蒋凡,还没有就位。
大概是因为销售场天然是一个讲求话术的地方,所以阿里才会贡献出那么多的互联网黑话。
当互联网公司躺在用户红利上赚钱时,这个优势还不那么显著,等到大家一窝蜂涌向产业互联网的to B赛道,我们才会发现几乎所有公司的宣传策略都在围绕阿里打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