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反垄断阴影下的互联网及未来( 三 )


“加个微信。”倒不是说微信阻断了其他社交产品的发展道路,而是在微信内部就存在无数种可能。
每一个中心化的节点,连接起来又会构成一个新的小范围的社交网络。
这两年出现的一个热词用来定义这种网络结构再合适不过,即「私域」。
想要证实上述说法并不困难,只需要复盘微信这些年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役就能得到答案。
研究表明,虽然手机用户倾向于在一个月内使用5种不同的社交软件,但他们每天使用的10个应用中只会用到1.5个通信应用和1个社交应用。
摇一摇、附近的人、内推群、同好群、语聊群、朋友圈、视频号……如果微信可以变成任何你需要的社交软件,用户又怎么会有动力去接受一个新的产品呢?要知道,社交关系的迁移成本可不低。
这就是微信的护城河,封闭的社交图谱还能延展出无限可能。
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某些APP天生就比其他应用优越,更何况移动互联网本就有着造就孤岛化产品王国的倾向。
用户在微信里追求更进一步的关系,微信在不同私域间寻找商业化的最佳路径。
外界不看好微信广告的承载力,大多是因为所谓的「打扰用户」,这恰好说明他们只看到了微信护城河的前半部分。
事实上,朋友圈广告和订阅号广告只是微信广告的一部分,基于地理位置引流到店的附近推、小游戏推广、小商店推广、视频号推广,都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茁壮成长。
前一阵子盛传的阿里与腾讯互相开放生态系统,对淘系来说算不得什么好消息,理由参见淘系当年屏蔽百度爬虫。
如果消息为真,不谈淘系用自己辛苦搭建的商品体系为微信生态添砖加瓦的远虑,分流电商货币化率的近忧总归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中文互联网世界很大程度上在锚定硅谷。
在线广告是公认的双寡头垄断市场,谷歌占据支配地位,Facebook同样拥有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同为20亿MAU,谷歌坐拥Google搜索+全套工具箱+Youtube+Android,市值为1.8万亿美金,而Facebook旗下仅拥有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三款应用,市值已超过了万亿美金。
三、抖音:社交网络?社交媒体?不过一流媒体罢了用户的时间价值是互联网时代商业逻辑的起点。
这不难理解:谁占据了最多的用户时间,谁就是时代的赢家。
2019年初,抖音总裁张楠宣布,抖音在国内日活突破2.5亿,月活突破5亿。
从3000万到2.5亿,抖音只用了一年时间。
有意思的是:这组数据是在多闪发布会上公布的。
于是有人相信,短视频社交必然取代图文社交,抖音挑战微信只是时间问题。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厘清一组概念: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

  • 社交网络的建立,是为了方便用户查找、互动、在线并与其他人建立联系。人们经常使用社交网络,是“基于特定身份认同的人之间交换经验、意见和内容”,产品提供给用户的,主要是“丰富的社交体验”。
  • 相比之下,社交媒体的存在,则是为了促进内容的分发与消费。
社交网络拥有强大的社会关系图谱,因为如果用户无法在上面和他人建立关系,就没有理由使用它。
而以内容为中心的社交媒体则不尽然——虽然用户可能在微信和抖音上都会花费大量时间,但人们的使用目的截然不同。
搞清楚二者不是同一类平台,就会明白抖音做社交,纯属换道超车的野望。多闪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而抖音,由于社交图谱的缺失,充其量只能算是半个社交媒体。
当然,没有人会否认它是一个异常成功的流媒体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