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榜专访|在播客市场赚了上千万后,JustPod下一步怎么走?| 杨一( 二 )
在原创播客方面,JustPod更多的是将它们作为“打造影响力”的渠道,所以极少在节目中进行广告宣传。
程衍樑说:“这涉及到一个永恒的矛盾,就是内容制作者如果通过内容本身来接广告,长远来看对内容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一个周更的播客一年也就50期,哪怕就做了10期广告节目或者定制化的内容,你很难做到这10期都能很好听,八成是做了10期之后有两、三期还行,剩下的七、八期一听就是广告,这是很让听众反感的。”
在程衍樑看来,中文播客行业里没赚到钱的人还是占大多数,能真正实现盈利的只是“少数头部节目主播”。
现在的播客市场中,有许多播客早早选择融资,从而获得运营资金。36氪与三明治报道,2019年,播客“日谈公园”就获得了头头是道基金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同年,前36氪采访人员徐涛创立的播客公司声动活泼也获得了光涧实验室几百万人民币的投资。
但融资对程衍樑来说,是资本介入、影响公司决策的不稳定因素。在当下这个阶段,团队还是希望尽可能地排除外界干扰。
文章插图
用户增长、硬件升级,但播客形式亟待创新今年的中文播客市场如何变化?杨一想到的第一点,是听众数在变多。尤其是去年一些专门的播客应用推出后,促使了许多新用户的增长。
8月9日,eMarketer发布文章预测,2021年中国播客的收听人数会达到8560万人,仅次于美国。文章将中国的播客产业定义为“早期发展阶段”,还留有大片的试验田。除此之外,也有媒体称播客正在迎来“商业化元年”。
文章插图
2019-2025年中国播客听众人数上涨趋势 (单位:百万) 制图:eMarketer 数据来源:Insider Intelligence
杨一表示,对听众而言,音频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音乐、有声书和音频节目。听众常谈的播客,就是音频节目。“我并不会把播客定义成‘两个人的私人表达’之类的,因为它一旦是私人表达,它就不存在交易的属性了。”
据他介绍,中国播客市场分为硬件、软件、内容供应商(CP,Content Provider)几个部分。每个季度他们都会观察TWS耳机(True Wireless Stereo,即真无线蓝牙耳机)和智能音箱的出货数据,即使在疫情期间,这类声音硬件的销量一直都很好。硬件公司的进步,让现代人可以轻易地长时间待在有声场景里。
对杨一来说,如果听众拿到了设备却不消费播客,那么很可能就会去消费音乐或其他娱乐性质的节目,这对播客市场是一个损失。
沉淀到公司本身,杨一与程衍樑也在积极地做一些播客形式的创新。他们把JustPod曾经做过的一些播客称为“JustPod 1.0”,即谈话类节目,受众是北上广的年轻白领。
今年,他们的团队决定进行播客升级,进入“JustPod 2.0”的时代。他们将更多历史类的、社科类的、传记类的内容搬到播客上来,把播客制作成纪录片、叙事类等形式。小宇宙采买的“浦江往事”节目,就是采用了叙事类的形式——没有谈话、没有嘉宾,由一位旁白从头到尾串联一个故事的叙述。
目前,JustPod旗下拥有30余档播客节目,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由程衍樑与杨一原创的谈话类播客“忽左忽右”——它在2019年被评为苹果年度最佳播客,每月有固定60-80万的听众。
团队也希望将来进一步地扩大听众群体。杨一表示,“忽左忽右”代表的是典型的谈话类节目,但这类节目在中国的受众群体上限可能就是几千万,如何让这几千万以外的群体来听播客,突破听众类型人群的天花板?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 年轻人|肯在游戏里花648的年轻人们,开始抢购打折的临期食品了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
-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推出天翼空中上网产品:支持在线音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