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给400万快递小哥涨一毛钱,谁来买单?( 三 )
如果说商战的前半段,是狂热的扩张,那么故事的后半段只有一个结局:回归理性,提升效率和服务。
曾经快递8毛就能发全国,惨烈的价格战让物流公司不得不持续收缩成本,带来的是多家物流公司被曝出网点倒闭、快递员辞职。中通在最新一季发布发布后,表示意欲退出行业价格战,称“低价亏损件不可持续”。
一位从业经历两年的圆通快递小哥告诉「电商在线」,自己来了两年已经算老员工,“很多人这个月能见着,下个月可能就不在了。”价格战引发收入缩水,赚不到钱后快递小哥大量离职,人员流动性过大让统一的服务标准更难建立,服务质量直线下滑,这是一个恶循环。
“不是我们不想把快递送上门,我们放到代收点、快递柜,也是要掏钱的。但是比起这部分钱,送上门耗费的时间精力更大,还有可能因为耽误时间被投诉,我们只有跑更多的单,才能来补上收入的差距。”
比起涨一毛、两毛的派费,快递小哥希望的是更合理的考核制度。“派费涨一毛,一个月也就多500元,但被投诉、延误订单等,一次就50、100地扣,根本扣不起。”比如“未经联系直接把快递放到代收点”,就要一次扣款200元。
实际上,快递业这几年的时效和质量改善肉眼可见。不少普通快递件也已能做到两三天送达,全程可视化可追溯,丢失率大幅下降。不是物流慢了,而是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更高了。
快递企业要做的,除了大规模投建枢纽中转场、自动分拣设备、自有车队,如何改善末端派送效率,也一直是各家巨头所关心的。
价格战停息之后,给快递员们涨一毛钱派费只能算迈出了第一步。
当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山姆、大润发等大型商超,都开始推出当日达、次日达等更具时间确定性的服务。
留下来的快递企业,真正比拼的是“便宜之外”有着更高竞争壁垒的服务,只有当这些服务可以提升品牌溢价,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才能真正在激烈的行业厮杀中留到最后。
推荐阅读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价格战|快递集体"春节不打烊",究竟是反内卷还是内卷加剧?
- 快递柜|最高罚3万,新“快递管理办法”实施是机遇还是挑战?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快递公司|没人“送货上门”了,派费却涨了?快递员抱怨不赚钱,钱去哪了
- 苹果|微信正式反击,马化腾给苹果出难题,库克进退两难
- 反常识|给营销、品牌、市场从业者的4条反常识建议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物品|寄国际快递会被“抓起来”?这些物品千万不要邮寄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