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鹏|吴晓鹏:底层逻辑从未改变


吴晓鹏|吴晓鹏:底层逻辑从未改变
文章插图
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吴老吴(ID: wuxiaopeng_cofco),作者吴晓鹏,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回归社会常识因为没有办法,我们曾习惯了很多错误的事情:
消费互联网公司把数据杀熟作为高科技,订个酒店,我和同事用不同账号登陆价格竟差了三倍;
流量明星一部片酬2个亿,一天薪水200万;“饭圈”网络暴力泛滥,评论背后也有巨大利益;
超前学习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和家长极度内卷;
互联网贷款能解决一些融资问题,但也存在过度诱导超前消费的问题;
孩子们打游戏,让多少家庭鸡飞狗跳;
基本不具备居住功能的学区房,近20万一平米;
在一级市场做投资,一个门店估值1亿还挤破头,有些还没盈利的企业,竟然敢用2030年的预期盈利做估值;
有些头部房地产企业把杠杆用到极致,并公然以此为荣;
面对IPO,有的人初心不正,不惜财务造假;甚至有大股东违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胆大包天。
这些现象,大伙都知道有问题,但其实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一下:
第一,认识容易逃脱难。
什么事情是对是错,每个人在一个具体的组织环境和行业环境中有的时候较难辨别,或者辨别了也很难逃脱。比如能把企业大大地高估值一把,为什么不做呢,明知对未来发展不利,但不做确实太难了。对很多身在其中的企业家而言,因为环境如此,会变得对外界的正确越来越不敏感。
第二,人的浮躁、市场的泡沫、资金的投机、短期主义、明星流量的变异、人生导师的骄傲,其实都是一类东西。
这一类东西常起步于合理区间,正如生下来就要哭,必须给奶吃,只有慢慢长大,有了家教和社会约束,哭没用了,才不哭。我们不要上来就说哭不对,投机是本能、是市场的活力和动力的重要一面,甚至也是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规模还谈什么长期主义有一定道理。
第三,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回归常识、文明、基本秩序,奖励辛苦、扎实、长期主义,社会正走在持续修正的路线上。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是健康向上的,曲折不改历史长期走向,波动不改经济终将向上。双碳战略都真正行动起来了,这在温饱之前是不可想象的;缺乏敬畏、胆大包天、江湖文化、眼前利益的所谓企业家们,你们的时代翻篇了。
最近进入了集中纠偏的时代,有些人认为这是社会的底层逻辑变了,其实并不是,甚至这根本就不是主观的、统一的行动,而是中国各行业和企业发展到今天的基本规律和必然结果。极度杠杆、粗放发展、生活奢靡、严重内卷、资本浮躁、编排故事、一夜暴富、超常选拔、靠胆大发财、无国家意识,这些从来都不对,只是之前管治的火候还不到罢了。不是政府调整,市场也要调整;不是社会调整,民心也要调整了。
捷径过去确实是有,但现在没了。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次真的没了。
回归技术和管理经济增长在本质上是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出现,而不是任何什么马车。
靠资金驱动、模式驱动、投机驱动的不是好生意,那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答案是,除了品牌,就是技术,而归根结底的是技术。
技术和品牌的出现其实具有基本共同的逻辑,就是企业真功夫的持续积累,技术是理性角度、品牌是感性角度。品牌的力量,一半是来自感性的消费习惯,一半也来自基于技术的产品,所有的营销和渠道功力,都有不安全感。
前几年本人一直在关注品牌,最近开始思考,技术到底从何而来。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来自于管理。

推荐阅读